在株洲市茶陵县的街巷里,三间焕然一新的店铺成了街坊四邻的“打卡点”——明亮的落地玻璃衬着簇新招牌,货架上商品分门别类错落有致,锃亮地砖上映射着来往的人流。这背后,是茶陵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容诚·爱心”工程的温情落笔——通过硬件改造、技能培训和长效关怀,为残疾家庭、烈士遗属、受灾商户重燃生活希望,让旧店铺焕发“新生”。
破茧:轮椅女孩的“希望小店”
志愿者帮助粉刷墙面
清晨七点,母亲谭当娇推开玻璃门,将轮椅上的女儿推到店门口,随着新鲜空气涌入,整间店铺亮起灯光,开启新一天的经营。
谭当娇的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为给女儿生活保障,谭当娇以她的名字开了这家小店。然而斑驳的墙皮、杂乱的货品和昏黄的灯光曾让顾客却步。客户经理易庆华在走访中捕捉到这个家庭的困境——年过六旬的母亲独自照料无法自理的女儿,长子辗转工地打零工,全家月收入不足2000元。
茶陵烟草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制定并落实店铺改造提升方案。开展爱心募捐活动,3天内共筹集善款18000元,同时志愿者全程参与店铺设计、电路改造、墙面粉刷、铺设地砖、招牌安装等工作。7天后,旧店蜕变为全县首家“容诚·爱心店”。改造后的小店宛若新生,新刷的白色墙面隔绝了往昔斑驳脱落的墙皮,温暖的灯光取代了频闪的老式灯管,崭新的阶梯式货架让商品如彩虹琴键般错落有致。
更让一家人感动的是不间断的“陪跑计划”——客户经理易庆华每月都会带来新的经营秘籍:时令商品的黄金陈列、社区团购的接龙技巧、跨价区换购的操作方法……
“生意比之前好多了,现在顾客都说我的小店有城里店的样子。” 谭当娇的笑容映在光洁的玻璃柜上。
守望:九旬烈属的“时光杂货铺”
陈禾生老人赠送手写感谢信
“我写了一封信,感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九旬老人陈禾生颤巍巍递出红纸,纸张边缘还沾着钢笔漏墨的痕迹。
陈禾生儿子陈小平于1989年在边疆建设中积劳成疾因公牺牲。三十余年来,老人守着墙体开裂、招牌歪斜的小店,如同守护尘封的时光胶囊,依稀保留着陈小平离家参军时候的模样。茶陵烟草改造团队以“修旧如旧”的巧思赋予店铺新生:原木货架经深度清理后保留岁月质感,地面抬升8厘米消除门槛落差,杂乱的货品在分区标识引导下规整为卷烟区、零食区和日用品区。最动人的是东墙展陈——儿子陈小平的一等功奖状经专业装裱,成为店铺最明亮的所在。
更让老人暖心的是“银龄课堂”,客户经理曾小二与陈禾生老人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联结,从商品布局到卷烟陈列到经营理念再到生活关怀,每一步都有客户经理的倾情参与。每月第一周,曾小二都会驱车20公里上门服务,不仅教老人使用智能订烟系统,还操心他的话费套餐、清理手机垃圾软件,反复叮嘱老人不要轻信陌生短信和链接,有问题随时找他。
“这孩子跟我亲孙子一样贴心。”陈禾生老人谈起客户经理曾小二,眼里满是慈爱。
重生:焦土上绽放的“安心驿站”
志愿者整理店面
在茶陵县界首镇墟上,刘忠仁的超市曾是街坊们最熟悉的风景。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将二十年积累烧成焦黑废墟,价值三十万余元的货物在火光中化为灰烬。
客户经理尹勇平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上现场,在焦黑的水泥地上,用手机拍下每个受损角落,连夜整理出受损清单。第二天清晨,茶陵烟草客户服务分部就收到了这份报告。
随后,茶陵烟草迅速成立爱心帮扶队,并制定“135”应急响应机制:1天内抵达现场,3天内完成损失评估,5个工作日内落实帮扶措施。专卖人员送去了新补办的卷烟零售许可证,装修队负责安装防火石膏板,客户经理指导建立微信会员团购群。短短21天,小店就实现了从废墟到重生的奇迹。
重新开业当日的热闹超出所有人预期,300人的会员群不断弹出“祝贺开业”“恭喜发财”的讯息,社区团购自提的货物堆满了置物筐,崭新的快递货架也很快堆满了包裹。刘忠仁擦拭着“便民服务区”的标识牌,忽然想起火灾那晚尹经理的话:“店烧了,可大家的情分烧不化。”如今店内新增的免费热水、雨伞、医药箱,让点滴爱心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下去,正是这份情谊的最好注脚。
“我们为11户困难零售客户建档立卡,制定专属帮扶策略。”茶陵烟草营销负责人罗孝龙介绍着档案柜里的11本帮扶手册,侧面“容诚·爱心工程”的标签页在阳光下泛着暖意。翻开纸页,每户档案延展着跳动的生命线——陈晚女的上门服务单、陈禾生的放大版营销指南、刘忠仁的灾后销售曲线……这些温暖印记,正书写着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责任篇章。(吴雅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