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上海市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启动居民回搬

2025年06月29日 18:38:51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王迪

中国城市网上海6月29日电(记者王迪)今天,上海市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回搬仪式举行,2110户居民正式回搬新居。

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支卫清,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张冰,静安区副区长杨毅等同志、静安区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彭一小区居民代表们出席活动。

image.png

据悉,彭浦新村作为上海最早建设的工人新村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劳模、先进工作者的聚集地。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为解决早期工人住宿问题而设计的合用厨卫房屋,逐渐暴露出年久失修、设施老化等问题。居民们每天轮流做饭、排队上厕所,生活极为不便,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image.png

自2005年3月起,彭浦新村街道在全市率先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从最初彭五小区的“贴扩建”试点,到彭七小区的“加层扩建”,再到彭三小区的“拆多层建多层”“拆多层建高层”探索,街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面对旧改没有政策依据、操作模式空白等难题,历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迎难而上,逐渐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群众工作七步流程。

在改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彭浦模式”,该模式在规模上实现由点到面、从整幢到成片再到小区整体改造;这一模式不仅为彭浦新村的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成为全国城市更新建设的样板,被广泛复制推广。

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任伟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彭一小区作为彭浦新村街道最后一个成片非成套小区,是全市非成套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中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小区,堪称旧改领域“最难啃的硬骨头”。街道将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困难总结为“八个难”,包括寻找政策依据难、改造方案设计难、项目审批协调难、动员居民签约难、组织搬迁过渡难、居民回搬选房难、群众矛盾调处难、领导决心决策难。

image.png

面对重重困难,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街道充分发扬“四个特别”精神,积极推进改造工作。如今的彭一小区,已从曾经彭浦新村地区最差的小区,蝶变为辖区环境品质最高、服务配套最好的小区。

静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王燕锋表示,截至今年,静安区还有约17万平方米的不成套职工住宅亟须改造。“我们将结合居民诉求、房屋现状以及社区配套的需求,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王燕锋说。

彭一小区旧改的成功,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北方集团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架构,以三级责任体系压实质量安全,通过科学施工、创新技术应用,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同时,将项目建设时间提前近半年;设计单位上海市房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基于“彭浦模式3.0”理念,优化户型设计,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彭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锋告诉记者,小区新建17幢多高层电梯住宅,配套建设1600多个车位的地下两层停车库。“我们还新建了6层172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为老年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养老服务。”李锋说。

“旧改是天下第一难事,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全身心投入过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居民代表赵启明感慨道。72岁的他在彭一小区居住了60年,见证了小区的变迁。他细数改造后的“十好”:旧房换新房住得好、合用改独用用得好、出门有电梯出行好…… 言语间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对各方付出的感激。

2110户彭一小区的居民即将正式踏上回搬之路,在焕然一新的家园里开启崭新的生活篇章,这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节点,更是一份写满“人民至上”理念的厚重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彭浦新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