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产业园的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套电解水制氢系统正在有序地进行发货前测试,这是由上海氢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鸾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200kW AEM电解水制氢系统,也是全球目前实际生产应用的AEM最大单槽。
据悉,该套系统发往3000公里外的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构成新疆大学绿氢耦合煤焦油固定床加氢中试项目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是绿电绿氢与煤化工深度耦合的国家示范,包括“300kW光伏+200kW水电解制氢+煤焦油固定床加氢”,下游生产芳烃及润滑油。
氢鸾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AEM水电解水制氢技术是传统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巧妙地结合了碱性电解槽(ALK)的低成本和质子交换膜(PEM)的风光波动适应性优势。公司立足自主研发并持续创新,在催化剂、离子膜、膜电极、电解堆精密装配及模块化控制五大环节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无需贵金属即可批量制备纳米催化剂,电流密度达到了传统技术的4-5倍,能够秒级响应风光波动,低成本实现离网制氢,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规模风光发电无法上网、现场消纳的“卡脖子”问题。
此外,申能集团作为上海的市属国企,正着力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申能力量。为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打造绿色航运中心、服务上海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双碳”大局,申能旗下申能环境立足上海能源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本市绿色甲醇项目。
据介绍,申能环境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双碳”目标中,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能源供给中增加绿色底色。
申能松林天然气项目的成功建设为上海市生物能源资源化利用做出了示范,为未来类似项目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动生物天然气技术在城市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据统计,上海市各区新建扩建的湿垃圾处置中心和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置利用项目产生的生物天然气入网量可达到20万方/天,作为绿色甲醇项目的上游气源,对应可合成绿色甲醇约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中,争取在2025年年底实现项目投产。
近年来,顺应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不断推进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据介绍,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核电设备制造质量管理全业务数字化转型”案例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十佳案例”。针对核电设备质量管理复杂且严格的特点,公司搭建了质量管理系统及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管理业务的线上化流转和质量数据的结构化设置,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业务。
此外,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核电主设备全要素多态协同智能制造与集成交付”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示范项目,是智能化制造领域的唯一一家。该项目面向数字化核电站建设和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整合了上海地区核电产业的核心资源,建设具备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和数字化管理为特征的新平台,在提升自身及下属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核电主设备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同水平。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