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湖北省利川市广袤的烟田绿意葱茏,生机勃发,农人们正按照规范精心进行打顶,娴熟的动作间,蕴含着增收致富的希望。
工人正在打顶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能赚120元,收入稳定,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文斗镇几位村民在田间一边麻利地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笑着议论道。
像文斗镇这样在烟叶产业链上实现就近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的生活因烟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变得更加充实、更有盼头。
放眼望去,连绵的烟田宛如绿色的海洋,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烟叶间时隐时现。“我今年种植了130亩烟叶,趁着晴好天气雇请工人开展植保工作。烟叶种植季节性长、用工需求大,从移栽到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汪营镇职业烟农董明选指着忙碌的工人说道。
近年来,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烟叶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通过稳定种植规模、创新经营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的双赢局面。
用工与务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利川市局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成立了3个烟农专业合作社和5支专业服务队,既解决了职业烟农在关键农时“用工难”的问题,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
工人正在田管
“作为女同志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在家从育苗开始就在合作社干一些季节性的轻松活,既能忙时务农种粮、闲时务工赚钱,还能照顾孙子读书。”南坪乡塘坊村50岁的张大妈感慨道。
如今,“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已成为利川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常态。据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烟叶生产虽季节性较强,但与其他农事并不冲突,除收购季节需连续用工两个月以上外,其他时段每月用工需求在一周到半月不等。据统计,全市烟叶产业每年可提供50万余人次的季节性岗位,为村民带来600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人均年增收1.2万至1.5万元。
田间课堂
只要有技术就会有岗位。为提升村民就业技能,利川市局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现场指导”的方式,围绕烟叶生产各环节开展精准培训,帮助村民从“新手”成长为“行家里手”。
“我们充分发挥烟草技术员的实战经验,通过案例教学、现场答疑,让参训人员快速掌握技能。”利川市局生产办覃永生介绍,今年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480余人次,实现就业人员全覆盖。
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振兴之基。利川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行业优势,深化“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服务产业”的发展理念,推动烟叶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更多群众实现稳岗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杨秀明 张小溪)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