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频道稿件中心

陕西铜川:检察院“寻保传”活动助力文化强市“清风铜检”文化品牌成效初显

2025年07月02日 18:58:59

7月2日,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助力文化强市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宋卓,第五检察部主任仇亚静参加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铜川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李阳主持。

宋卓介绍,铜川市人民检察结合陕西省院部署、铜川实际情况,制定了《铜川市检察机关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化”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目前,累计走访文物古迹200多处,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16处,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法治力量。

宋卓表示,铜川市检察机关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扎实推进。将铜川辖区10处国家级、32处省级、18处市级、55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传统村落,3处省级文化遗址公园、2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及7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以及铜川红色文化等纳入监督的重点。

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均成立了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细化综合协调、案件办理等12项职责分工,明确16项重点任务清单牵头部门,两级检察机关同步推进、一体落实,找准检察监督履职与服务文化强市的契合点,打开检察履职新思路。

目前,铜川市检察机关已在玉华宫、药王故里等4处全国、全省文保单位设立公益诉讼检察保护基地。

发挥党建引领,推进深度融合。与铜川市文旅局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发挥铜川市院机关党支部与基层院党支部结对共建优势,联合开展“共庆警察荣光 探寻工业遗址 担当履职尽责”“守护文化安全”等主题党日活动。

培育《“红色”“文化”双驱动 一脉相承展担当》《守护千年石窟 谱写检察新篇》《在依法充分履职中守护战国魏长城遗址》等5个文化“寻保传”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案例,是铜川市两级检察机关在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政治与法治一体践行的鲜活样本。

科技手段赋能,密切办案协作。宜君县院将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相结合,为每一处标记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建立动态形态档案,通过定期数据比对,提高肉眼不易察觉的坍塌、破坏等危险预警精准度。结合DeepSeek等人工智能辅助,为发现深层线索、全面精准保护提供有力帮助。

发挥铜川市检察院与铜川市公安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联席会议作用,坚持打击和保护并重、严惩和追缴同向,注重预防和标本兼治共振,就涉文物犯罪中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证据调取固定、疑难案件研判会商、做好文物追缴移送等形成纪要。

组建了由西北大学、铜川考古研究所等5位专家组成的铜川市检察机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库,参与现场勘查、提供专业支持17次。

汇聚各方力量,稳步巩固提升。发挥公益诉讼“随手拍”平台、“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与检察机关自主办案相辅相成,推动耀州城墙遗址污水横流、王益区梁家塬戏楼消防隐患、新区王邦家族墓保护范围内乱搭乱建等问题解决。

检察人员对3个乡镇45个村9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普查工作。启动铜川市石窟保护检察专项监督活动,为铜川51处现存石窟提供“法治体检”。“宜脉相承 检护匠心”文化“寻保传”项目,被2025年陕西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项目立项。完成《破坏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研究》调研成果。

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杨春平、省人大代表王红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专项活动。利用“典”亮生活·守护美好民法典颁布五周年检察开放日,向与会人员通报文化“寻保传”活动工作进展,“清风铜检”文化品牌成效初显。

宋卓最后介绍,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我们结合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大检察”齐发力,做到寻访全覆盖,保护无死角,传承不停歇。以检察力量助力新业态下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法治意识,以高质效检察履职让铜川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仇亚静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普通群众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向检察机关反映深度参与“寻保传”专项活动:

(1)来信来访举报

来访举报人可以直接到铜川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举报。

来信举报地址:铜川市耀州区长虹北路3号,邮编:727031,收信人:铜川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2)电话举报

举报热线(检察服务中心热线):12309

(3)网络举报

登录网站www.12309.gov.cn进行举报。

关注“铜川检察”官方微信、微博,进行举报。

(4)“随手拍”平台举报

搜索关注“铜川检察”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随手拍”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即可。

(张卓旗)

责任编辑:王祥宇
  • 铜川
  • 检察机关
  • 陕西文化
  • 法律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