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叶中华)在日前召开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关村朝阳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毅翔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朝阳区是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区,近年来,通过全面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3+X”数字经济产业,以应用场景牵引技术创新,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文旅、商业、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紧密融合,形成数字友好城市的“朝阳实践”。
娄毅翔介绍,在城市文化生活方面,推动AIGC、元宇宙与文化创意融合创新,促进互联网3.0科技园区与798/751文创园区相联动,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场景应用的AIGC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落地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支持打造阿里PAI-ArtLab平台、“新美有光”AIGC创作平台等AIGC智能体,依托AI多模态视频大模型生成广告、游戏、短剧等,帮助缩短短剧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建设朝阳区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挖掘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超200个,融合5G、数字光影、VR等技术打造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工体元宇宙、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微博电竞馆等城市新地标。在医疗健康领域,建设全市首个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打造AI医汇垂直产业生态体系,一批数字医疗创新产品已应用于药物研发、精准诊疗、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比如,羽医甘蓝研发的口腔AI辅助诊断产品,已应用于超6000家医疗卫生机构;呼气检测领域领军企业精智未来研发的MEMS微型气相色谱仪,通过床旁呼气精准分析,实现对一百多种VOC分子精准分析,无创、快速的诊断与筛查包括肺癌等多种疾病;中科尚易的AI+经络等学习模型和经络调理机器人,在北京中医医院、国家队训练基地的示范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在教育领域,朝阳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使用“飞象智能作业”教育大模型产品,能够为学生形成个人专属知识图谱,生成个性化AI作业,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工业现代化领域,朝阳建设了国内首个工业AI产业园,开发业内首个杨梅工业智能体开发及应用平台,带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绿色低碳方面,“生态大脑”实现1500家餐饮企业在线监控、53个大气监测站实时预警,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达到287天,科技赋能让“朝阳蓝”成为常态。
经过厚积薄发、久久为功的创新培育发展,2024年朝阳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行业排名由第四位提升至第二位,贡献率居各行业首位达32.3%;科技服务业对全市行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经济发展的“含科量”持续提升。
面向未来,娄毅翔表示,朝阳区将持续拥抱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抢抓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发展机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建设全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推动数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让数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