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红途寻史迹,青春共语声”学子宣讲队暑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于一凡带领下赴潍坊党史教育馆,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主题宣讲与互动交流,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初心使命,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化历史责任与担当。
沉浸观展:体悟百年征程与时代担当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重点参观了“使命·担当”主题展厅。革命篇中,渤海走廊秘密交通线示意图、潍县战役珍贵实物等史料,生动再现了潍坊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斗;建设篇内,潍坊人民治理白浪河的劳动场景复原,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老一辈建设者的艰辛创业;改革篇展示的寿光蔬菜大棚创新模型,以及复兴篇呈现的现代化潍坊建设成就,则引发了师生们对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传承价值的深度思考。一幕幕历史场景,一件件珍贵文物,使青年学子对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建设、伟大改革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馆校交流:共话党史学习与教育创新
参观结束后,潍坊党史教育馆馆长杨伟香对师生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肯定了高校学子深入场馆研学对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意义,并表示山师团队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为党史宣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青年视角。指导老师于一凡对党史馆的组织安排和史料支持表示感谢,认为这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宝贵的沉浸式学习平台。双方一致认为,此类宣讲活动是活化史料、深化教育实效的重要实践。
党史宣讲:让红色故事焕发时代光彩
宣讲环节,队员史祺清以《党的生日为什么在7月1日?》为题,结合详实档案资料,讲述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首次提出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辰纪念日,并于1941年被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为建党节的史实,这一日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已成为象征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旗帜。宣讲还巧妙串联起王尽美、王伯祥等不同时期潍坊党员的奋斗故事,生动阐释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脉络。现场师生和党史馆工作人员认真聆听,反响热烈。“大学生们能将厚重的史料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历史人物变得可亲可感,这种宣讲方式非常打动人,令人深受触动。”杨伟香馆长听后如是评价。
时空对话:青春誓言致敬先烈
宣讲结束后,队员们纷纷拿起纸笔,书写对革命先烈的寄语。“这盛世如您所愿”“您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会继续守护您用生命捍卫的理想”。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被投入特设的“时空信箱”,象征着青年一代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表达传承理想的坚定决心。
深化育人实效 拓展红色教育新路径
本次赴潍坊党史教育馆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我院深化实践育人、推动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拓展红色教育新路径,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中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地方文化贡献力量,引导青年在追寻红色足迹中坚定信念、彰显担当。(通讯员 于一凡 董霁萱)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