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安徽中辰浩新能源:多维赋能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综合能源服务新生态

2025年07月12日 00:46:15 来源:中国城市网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安徽中辰浩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度布局售电、光伏、储能等核心业务,以超前战略眼光,构建起覆盖能源生产、消纳、存储、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自成立以来,中辰浩新能源从售电业务的精细化运营,到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开发;从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到其他新能源板块的前瞻布局,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根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中辰浩新能源正以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姿态,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提供创新样本,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一、智慧售电:响应政策引领,深耕市场化服务

售电市场专业化定制化

国家层面,售电业务始终在政策引导下规范发展。自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明确,《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有序放开售电侧竞争,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政策明确售电公司准入标准、服务规范及交易规则,如要求售电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与风险防控机制,为售电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全国售电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售电公司超4000家,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60%,工业、商业用户广泛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市场竞争从单纯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技术能力的综合比拼,用户对售电公司的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需求日益凸显。

售电价差机制互利共赢

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售电价差机制是兼顾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和保障一定收益的可行机制。价差机制是指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向电网公司售电的价格与电网公司向终端用户售电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其核心在于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电力供需,优化资源配置。价差机制使电力市场定价更加透明,发电企业和用户能更清晰了解价格形成机制,发电企业通过竞价上网,电网公司按市场价购电,再以政府定价或市场价售电给用户,促使发电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举平滑了电价波动,电网公司通过购售电价差调节市场,避免电价大幅波动,保障用户利益。售电价差机制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电力供需,促进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电价、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提升市场透明度,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重要工具。

售电对用户的好处包括降低用电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用电灵活性、促进清洁能源使用、提高用电透明度、推动能源创新以及保障用电权益。售电市场化改革为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实惠。

深耕新能源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

安徽中辰浩新能源有限公司紧扣政策导向,积极融入售电市场生态。一方面,严格遵循政策要求,完善公司资质建设,构建符合规范的业务流程与风险管控体系;另一方面,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利用政策赋予的创新空间,打造差异化服务。公司深入研究电力交易规则,参与省间电力交易、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等试点,为用户争取更多优质低价电源,推动清洁能源消纳比例提升。在政策支持下,中辰浩新能源以市场化思维运营,不仅助力用户降本增效,更成为售电侧改革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范例,推动区域电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公司构建起“数据驱动+精准响应”的智慧售电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平台,实时采集用户用电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负荷特性、用电习惯等关键参数,为工业企业、商业综合体、园区等不同类型用户定制个性化用电方案。例如,针对高耗能制造业,通过峰谷电价优化、负荷预测等策略,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为商业用户设计弹性用电机制,在保障用能需求的同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经营范围包含:一般项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管理服务;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业务培训(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和技术咨询;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发电产品销售;太阳能热发电装备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不含危险废物经营);电池销售;储能技术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为150余家企业提供用电优化方案,助力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1200万元。

中辰浩新能源还创新拓展“售电+增值服务”生态。组建专业电力交易团队,为用户提供电力直接交易代理、合同能源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解决用户对电力市场规则不熟悉、交易流程复杂等痛点;聚焦用户用能安全与效率,推出电气设备检测、能效诊断等增值服务。公司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定期为用户排查配电系统安全隐患,同时提供能效分析报告,挖掘节能潜力。例如:电子工业园区在接受综合服务后,用电成本可降低18%,年节电量可超80万千瓦时。

安徽中辰浩新能源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客户至上,服务一流”的原则,凭借专业的队伍、严谨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客户遍布多个省市。安徽中辰浩新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竭诚与国内外用户诚信合作、共创辉煌!

二、光伏深耕:打造绿色能源供应标杆

光伏业务是中辰浩新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的核心战场。公司凭借技术与经验优势,在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电站领域全面发力,以规模化开发与创新应用,推动清洁能源替代。

分布式光伏:激活场景潜力

中辰浩新能源聚焦工商业屋顶、公共建筑等场景,推出“设计—建设—运维”一站式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针对工商业用户,根据屋顶结构、用电需求定制方案。如汽车制造企业安装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260万度,满足企业25%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超2300吨。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公司已在安徽各地落地超百个项目,总装机容量突破100兆瓦。

集中式光伏:释放规模效应

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领域,公司瞄准荒山、滩涂等闲置土地,科学规划大型光伏电站。例如:5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综合考量光照资源、电网接入条件,采用高效双面双玻组件与智能跟踪支架,年发电量达6500万度。配套智能运维系统,通过无人机巡检、大数据分析,实现故障精准预判,发电效率提升8%。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公司成立光伏技术研发中心,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的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组件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探索“光伏+”融合模式,打造“光伏大棚”“渔光互补”等项目。“渔光互补”项目可发电与水产养殖结合,大规模光伏板年发电量可高达1200万度,带动周边渔业增收,实现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三、储能突破:筑牢能源安全韧性基石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激增,储能作为能源“稳定器”的作用愈发关键。中辰浩新能源前瞻布局储能领域,围绕技术、场景、模式三大维度,构建多元化储能生态。

技术引领,打造高效储能系统

公司聚焦锂电池储能、储能变流器等核心领域,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与国内头部储能设备厂商合作,采用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的储能电池,搭配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例如:10兆瓦/20兆瓦时储能项目,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调节充放电策略,既参与电网调峰,又为用户节省用电成本,投运以来累计参与电网辅助服务500余次,用户侧节电收益超500万元。

场景拓展,释放储能多元价值

中辰浩新能源积极拓展储能应用场景:在用户侧,为工商业用户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普通的一个电子制造企业在配置后年节省电费可超150万元;在电网侧,参与调峰调频、备用容量服务,保障区域电网稳定;在新能源配储领域,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项目投运后光伏消纳率提升20%,储能系统日均充放电循环达1.8次。

模式创新,探索商业新路径

公司创新推出“储能租赁”模式,降低用户用能改造门槛;探索“虚拟电厂”运营,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等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整合区域内资源形成虚拟电厂集群,统一调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为用户创造新收益渠道。

四、多元布局:探索新能源发展新边界

中辰浩深知,绿色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始终秉承“绿色发展、低碳环保”的理念,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破局者的勇气,驭电者的智慧,致力于成为用户最信赖的电力服务商。除核心业务外,中辰浩新能源同步推进其他新能源板块布局。在综合能源站建设方面,整合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元素,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体,我公司园区综合能源站实现能源自生产、自存储、自消费,推动园区能源绿色化升级。

安徽中辰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本质是“售电+光伏+储能+多元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实践。展望未来,中辰浩新能源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将深化业务协同,加大数字化技术投入,加速新兴领域落地,强化产业链合作,以创新驱动为社会提供更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韩利
  •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
  • 能源
  • 分布式光伏电站
  • 新能源技术
  • 能源管理系统
  • 新能源产业
  • 光伏产业
  • 光伏组件
  • 清洁能源
  • 电力
  • 光伏发电
  • 储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