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机电蓝在行动:八天四线服务,青春在百水村沃土绽放

2025年07月16日 02:46:24 来源:中国城市网

近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凯风”社会实践团13名青年学子,怀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奔赴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百水村,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紧扣教育关爱、政策宣讲、产业调研、慰问帮扶四条主线,化身点点“萤火”,将知识与活力注入乡村沃土,以实干助力振兴梦想。

image.png

“凯风”社会实践团集体合影

教育关爱:巧手点亮童心梦

瞄准乡村教育需求,实践团量身定制了团扇绘画、手工剪纸、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7月6日,在百水村幼儿园内,机电学子变身“小老师”,耐心示范、手把手指导。剪纸课上,彩纸翻飞,小船、花朵跃然指尖,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与完成作品的欢笑声交织。“小美老师,看我的剪纸!”六年级学生小熊课后兴奋地举起作品。新颖的课堂点燃了求知热情,课后孩子们仍追着问“下次课什么时候”。

image.png

手工课后合影

政策宣讲:党音民声一线牵

7月7日至8日,顶着炎炎烈日,实践团穿行于农家院落,既宣讲党的惠农强农政策,也用心倾听乡亲心声,挖掘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走访中,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奶奶令学子动容。她曾担任村妇女主任,珍藏的“优秀党员”证书诉说着忠诚。她紧握志愿者的手,殷切嘱托:“要听党话、感党恩!”志愿者们也围绕养老、医疗等关切话题,与乡亲深入交流,带回沉甸甸的民情。

image.png

实践团队成员与老党员奶奶的深入交流

产业调研:智汇乡村探新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7月9日,在村妇联主任汪利利引导下,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为乡村发展“把脉”。他们了解到:村集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近200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年出栏肉鸡4批,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6万元,产销难题迎刃而解。在“稻蛙共生”生态田边,负责人张大叔自豪介绍:“新模式亩均收益比单一种稻提升了约80%”,目前推广已超80亩。返乡青年廖大哥则分享了他盘活8亩抛荒地、借力电商销售“辣椒+西瓜”的创业故事。结合调研,机电学子发挥专业视角,围绕品牌塑造、农旅结合、技术增效等,为产业发展注入“机电智慧”。

image.png

百水村“稻蛙生态田”

慰问行动:薪火相传暖人心

7月10日,怀揣赤诚之心,实践团走访慰问村中困难群体,送去物资与温暖。在刘运秋爷爷家中,一段尘封的家族记忆被打开——老人深情追忆其叔外公贺如川烈士的事迹。一场特殊的“精神传承会”在村头古樟下进行。烈士面对酷刑坚贞不屈、以生命捍卫信仰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年轻的心灵,化作指引前行的精神火炬。机电学子紧握老人布满沧桑的手,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敬意与温暖。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与刘运秋爷爷的合影

八天躬身实践,“凯风”青年以爱心浇灌希望,用脚步丈量乡情,凭智慧建言发展,让关怀直抵人心。课堂上的笑语、田野间的新绿、古樟下的追忆、孩童眼中的星光……一个个鲜活瞬间,共同绘就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图景。行程有期,担当无界。在百水村的沃土上,机电学子触摸到乡村跃动的脉搏,读懂了“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根基。带着这份沃土滋养的感悟,他们将以更加挺膺之姿,奔赴更广阔的天地,续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篇章——当青春在沃土扎根,理想终将在振兴路上绽放!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贺柳操、贺铝杭、王汉彬供稿

责任编辑:韩利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