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凯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百水村,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旨在了解当地产业现状、规划及生态赋能潜力。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中,百水村积极求变。在支村“两委”带领下,村里建成近200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解决产销难题。采用科学养殖技术,实现年出栏肉鸡4批,每批约24000羽,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6万元,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调研中,实践团结合当地450亩油茶林资源,为养鸡产业提出“油茶林下走地鸡”生态发展路径:鸡群在林中觅食杂草害虫,其粪便自然还田增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此举既提升鸡肉品质,又促进油茶增产,形成“规模油茶+生态放养”的立体种养模式,显著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守护山林生态。此外,村里正规划建设“光伏板覆盖鸡舍”的绿色能源项目,为产业增添可持续动力。多方合力下,百水村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后劲十足。
产业兴村的实践也点燃了村民的创业热情。村民张大哥敢闯敢干,通过网络自学绿色生态农业知识,敏锐捕捉到生态种养机遇。他亲力亲为,在村内成功实践“稻蛙共生”模式——稻田为蛙类提供栖息环境,蛙粪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形成生态闭环。如今,全村“稻蛙共生”生态田规模已达80余亩,亩均综合收益较单一种植水稻提升约80%。实实在在的增收坚定了张大哥的信心,也彰显了百水村人向土地要效益的智慧。实践团在调研中建议,围绕稻蛙产业创建特色生态品牌,如注册“百水稻蛙米”商标,突出生态循环优势以提升附加值;同时发展生态农旅项目,吸引外来消费,让田间智慧结出更丰硕果实,持续激发乡村产业振兴新活力。
产业振兴的春风也感召着返乡创业者。一对村民夫妇在返乡担任村干部的汪主任引导带动下,成为深耕土地的“辣椒夫妇”。他们探索“辣椒+西瓜”的垄作立体种植与轮作套种模式:垄上栽辣椒,垄间种西瓜,作物错峰生长、互不争地,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为降低成本,夫妇俩自学农技,搭建起喷灌浇肥系统,实现省水省工、精准施肥,保障作物旺盛生长。其种植的“薄辣红牛”辣椒凭借独特口感赢得市场认可。夫妇俩还计划开垦周边近20亩荒地,以实际行动守护“农田不抛荒”底线。这背后,蕴含着汪主任的长远布局:以辣椒种植为起点,逐步拓展农产品深加工、采摘体验等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百水村的振兴之路。
此次百水村之行,“凯风”社会实践团成员收获良多。从初入乡村的懵懂,到深入调研形成清晰认知,再到为村民建言献策,志愿者们在田间地头磨砺了意志,拓宽了视野,找到了青春价值。虽来自不同专业,他们为农村发展“发声发力”的目标高度一致。通过分工协作、深入调研,他们不仅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切实建议,也让百水村的振兴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汇聚多方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责无旁贷。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团队力量,运用专业知识,助力更多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光彩。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贺铝杭、王汉彬供稿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