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科技创新协会(CHINA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SOCIATION,简称CISTIA)在北京成功举办“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高端研讨会。会议聚集来自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领导、百余位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等国内顶尖高校与企业的院士、专家和产业领军人物,全面探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产业化进展。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全国性顶级科技创新平台,CISTIA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协会严格执行高标准会员准入机制,目前已汇聚包括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5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以及100多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涵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近年来,CISTIA主导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累计超过30项,成果丰硕。
其中,工业级智能机器人项目成功实现批量产业化,已在华为、三一重工等多家龙头企业广泛应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安全事故率下降40%;
量子安全通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在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中已完成多轮测试与部署,有效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研发的智能传感器具备超低功耗和高灵敏度特点,已应用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余个智慧城市项目,助力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绿色节能目标。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教授,他深入解析了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沿趋势,展望量子计算对AI算法优化和计算能力革命性推动的巨大潜力。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军教授分享了自动驾驶系统与视觉识别的最新技术进展,指出智能制造升级需依托AI赋能的感知与决策技术。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负责人张建伟博士则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实践,结合华为多款商业产品,展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中国国际科技创新协会秘书长张绍纯表示:“作为受国家多部委支持的科技创新高地,CISTIA不仅拥有雄厚的专家资源和科研实力,还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推动多项原创技术成果转化。此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全面助力中国科技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研讨会现场设置的创新成果展区展示了多款突破性技术产品,包括功耗降低30%的人工智能芯片、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基于AI算法的智慧医疗辅助诊断系统和高灵敏度智能传感器,吸引与会嘉宾广泛关注,并促成多项产业合作意向。
通过持续举办高规格跨学科交流活动,CISTIA不断巩固其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集聚中心的领先地位,积极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助力中国迈向全球科技强国新高度。
(郑坚敏)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