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如火,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独山镇黎岭村紫玉蓝莓基地里,三万多株新引进的蓝莓苗正迎来关键的管护期。
基地负责人石亚雄和独山黎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妹龙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蓝莓苗的生长状况,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渗进了脚下的沙土里。
“今年水足够了吧?”王妹龙问道。
“够了!多亏几口当家塘提前蓄满了水,这个月应该是不用担心!”石亚雄应声答道。
“那行,泵站的钥匙给你留一套,要是水不够,随时找人去抽!”王妹龙仔细叮嘱着。
蓝莓根系浅,高温天气易导致蓝莓根系停止生长、加速老化,进而造成蓝莓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植株死亡。因此,每年七至九月的高温干旱期,都是蓝莓的“渡劫期”。
作为黎岭村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基地最初仅有160余亩,用水尚能保障。但随着2024年蓝莓基地规模扩大至800余亩,缺水问题逐渐凸显。
“当时跟村里反映了多次,但黎岭村地势较高,引水需修渠道、清淤塘堰、装泵站提水,投入太大,村里实在无力承担,诉求一直没能妥善解决。”石亚雄回忆,那段时间他甚至萌生了撤资的念头,“总担心前期投入要打水漂。”
转机出现在2024年底,黄梅县开始实施水利补短板项目后,王妹龙看到了机会,迅速拉上镇分管干部赴县水利和湖泊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汇报产业发展情况、争取项目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年初,黎岭村依托水利补短板项目建成二级提水设施,成功将大源湖的水引到了基地周边,有效解决了灌溉难题。
“项目一有进展,妹龙书记就来告诉我,让我安心。”石亚雄坦言,镇村干部对地基的重视让他深受感动。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今年4月清明节期间,蓝莓基地遭遇台风侵袭,风口处400多亩近6万株蓝莓苗面临倒伏危机。关键时刻,王妹龙带着60余名村组干部和民工主动赶到基地,用2天时间将蓝莓苗全部扶稳、固定。“虽然经历风灾造成蓝莓减产,但是蓝莓苗全部存活,直接挽回损失40余万元。”石亚雄动情地说,“今年肯定是亏了,但心里是热乎的,还有今后嘛!”
如今,这片生机盎然的蓝莓园,已成为村里的“聚宝盆”和乡亲们增收的“金钥匙”。
“村里闲置的土地依托蓝莓产业,每亩流转费从20元提升到100多元。”王妹龙介绍,基地常年稳定吸纳40余名村民务工,农忙时用工量更是翻番,从剪枝疏果、施肥管护到采摘,村民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谈及未来,石亚雄充满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发展现代化大棚种植基地,引入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技术,让蓝莓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迈进。”
(王晶、黄誾)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