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以下简称“链博会”) 在京举办。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配套活动——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同期举行。
7月17日下午,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主任陈涛、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徐金宝、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能源认证中心董事/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巴尔金、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会长奥列格·杰米好、TÜV南德意志集团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执行副总裁拉普·索尔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围绕清洁能源供应链协同及绿电绿证国际互认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索清洁能源行业发展与产业链协同的新路径。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在致辞中指出,当前能源革命加速演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20亿千瓦,绿证获RE100全面认可,氢能、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不仅意味着清洁电力的巨大体量,也催生了完整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全产业链。他建议,从政策协调、产业链合作、绿色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绿电绿证互认五方面携手发力,推动清洁能源成为跨越国界的 "绿色纽带"。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呼吁,联合制定兼容标准、建立统一能源交易平台,推动能源供应链向“清洁低碳、高效韧性、开放共享”转型。
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主任陈涛介绍了中国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中国正加快推进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全覆盖,深化与国际标准对接,让绿证成为驱动‘双碳’目标的‘硬通货’。”陈涛说,截至2025 年5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超60亿个,今年1月至5 月交易规模达2.87亿个,同比增长2.57倍。通过规范化核发、市场化交易、多元化应用、精细化核销的“四位一体”机制,中国绿证已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溯源。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能源认证中心首席执行官奥列格・巴尔金聚焦中俄认证体系协同前景,通过对比分析中俄绿证在认证范围、核发机制、交易模式等方面,指出两国体系核心规则相通,具备互认基础。他期待,通过政府间对话与技术对接,推动中俄绿证互认落地。
TÜV 南德意志集团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执行副总裁拉普・索尔认为,在未来的经济中,碳中和已从“可选项”变为企业“经营许可证”。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方面,TÜV南德与西门子能源和德国能源机构dena合作,提供基于区块链的CertaLink服务,以满足实时要求,并通过SustainCert提供数字碳验证平台。这些创新服务为企业应对复杂的碳管理和贸易规则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锅炉室主任李励分享了煤电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他表示:“煤电正从‘压舱石’向‘顶梁柱’转型,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可实现大幅减碳与灵活性提升双重目标。”
俄罗斯En+集团气候风险部总监阿列克谢・斯皮林表示,俄罗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自然潜力,尤其是水电、潮汐能和风能。中国则在多领域掌握现代技术,并正发展需要清洁、气候中性能源的工业。联合建设生产综合体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作前景广阔。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成果,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发展分会、中国工业报社能源与双碳研究中心、俄罗斯联邦能源部能源认证中心、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共同发起《中俄绿证体系和碳市场合作》倡议。
据悉,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工业报社联合业界相关机构共同举办的,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