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名教师”李雳:用情怀坚守乡村教育一线

2025年07月22日 13:17:01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李庆 高林阳

踔厉笃行勤耕耘,初心如磐育桃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小学语文教师李雳,从教16年以来,她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青春和热情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用爱浇灌 照亮留守儿童成长路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珍视。”这是李雳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班主任,她始终把学生放在心尖,既关注学业进步,更呵护身心健康。

班级里,曾有个叫语晨的女孩,从广东省转回东坝镇小学,基础薄弱、性格内向,早读时总爱低着头。李雳发现后,没有急于赶课本进度,而是掏出画着卡通太阳的生字卡慢慢引导。“你看‘旦’字像太阳爬上山坡,就像你每天最早到校的模样。”李雳用耐心、爱心逐步让这名孩子学习自信起来。

冬天里,李雳有时注意到这名孩子袖口有些磨破,露出通红的手腕。放学后,她自费买了针线来到语晨家,一边缝补衣服,一边轻声安慰母亲在外打工的孩子。此后一个月,每天黄昏,李雳考虑到语晨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她放弃不少休息时间和假期,为这名孩子单独“开小灶”认字。渐渐地,教室里的“作业角”成了常态。

教育是灵魂唤醒,是感召另一颗心灵。寒假一天里,语晨和同学们送来一幅画,歪歪扭扭的人群里,一个举着书本的身影格外醒目,旁边写着“李老师和我们”。看到温馨的画面,让李雳明白,那些踏晨霜、伴暮色的日子,早已化作孩子们眼里渐渐亮起来的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参加工作十六年以来,教书育人早已成为李雳心中美好的事业。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的日子,虽然平淡而普通,但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李雳如痴如醉、无怨无悔。

图片124.png

以智搭桥 让知识扎根乡土大地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教师,李雳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重,她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促使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24年,李雳业绩突出被选拔为县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

“乡村孩子的课堂,不该只在教室。”李雳作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下,创新推出“情境化教学”“生活化表达”“体验式文本建构”等教学前沿理念,传播在乡村学校教学中。

课堂上,在给学生讲解说明文时,李雳以“打鼓山的柑橘”为依托,将工作室“跨学科融合”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乡土课堂,带着学生走进打鼓山柑橘园,邀请农技员现场讲解柑橘的生长周期、挂果密度等农业知识。学生们一边用数学方法记录“每棵树的结果数量”“果实直径的平均值”,然后在她的引导下,用语文课的“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给“蜜橘”“脐橙”编写简易“品种说明书”,学生们的说明文则信手拈来、跃然纸上。

李雳的课总是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发挥出来,充满了各种体验,她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让学生从课堂走向了课外,深受学生喜爱。

南部语文名师工作室提出的“分层教学策略”,李雳在学生作文指导中更显细腻。针对乡村孩子的特点和差异,李雳尽力循循善诱,她把基础、提高、进阶“三阶写作法”理念运用于课堂,用“图画+短句”记录见闻,尝试分段描写,加入心理活动,鼓励创作乡土故事。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李雳在学海中感悟、探究、体验,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做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好老师。

图片125.png

坚守奉献 诠释乡村教师初心

2009年7月,李雳大学毕业,有多次机会到大城市工作,她却离开家乡营山县,告别亲人,来到南部东坝镇小学担任一名特岗教师。“看到乡下孩子,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神,我便暗自下定决心在这里教书,哪里也不去。”李雳回忆当初选择来到南部教书,至今记忆犹新许下的诺言。

踏入教师岗位第一天,李雳看到学校师资紧缺,教学条件差,就主动承担三年级语文、班主任工作,同时兼任五年级语文和学校教研员的工作,工作量翻倍仍毫无怨言。“看到孩子们开心和快乐,是我最大的职业收获感、幸福感。”李雳如是说。

过了几年,李雳结婚有了爱情结晶。怀孕期间,有时孕反强烈,她强忍不适依然坚守讲坛,直到临产前一周才休假离开课堂;所带班级课多了,长期用嗓患上了声带息肉,为不耽误学生学业,她冒着声带变哑的风险,坚持到学生毕业才去医院做手术;在自家孩子查出语言发育迟缓,需要陪伴和前往医院治疗时,她却没有落下一堂课,从未影响学校工作。

凭着这份执着精神,李雳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个人获评“南充市优秀教师”“南充市优秀班主任”“南部县人民满意教师”“南部县名教师”“南部县小学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南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她如勤劳的蜜蜂,用爱与责任酿造出甜美的教育果实,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责任编辑:尚瑞琳
  • 升学考试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