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江苏省:以“志”为据 让方志资源“活”起来

2025年07月22日 17:43:4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永超 通讯员 沈维志

地方志横陈百科,被称为“一域之全史”,是留存时代印记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中心大局,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方志工作的生机活力,切实发挥地方志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推进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方志部门的智慧和力量。

突出修志为用

着力提升在大局工作中的贡献度

地方志部门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神圣使命,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地方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的地方志不应只是“青灯黄卷”“低头拉车”,而应强化责任担当,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将地方志工作放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谋划,坚持用反眏时代脉搏的优秀志鉴产品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切实将方志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动力”。

一是倾力编纂主题志鉴。近年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纂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志鉴产品,彰显地方志的时代价值,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编纂《长江历史图谱》《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大运河历史图谱》;编纂《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建设志》《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建设志》《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建设志》,对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省海南州的历程进行系统性记录、历史性总结和深层次再现;忠实记录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组织编纂《江苏省全面小康志》。

二是努力提升记录时效。当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时效性越来越强,与修志工作的长周期、滞后性形成反差,地方志资政辅治面临新的挑战。为突破记录内容时效瓶颈,强化地方志服务当代功能,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在持续巩固“一年一鉴、连续编纂、公开出版”的同时,创新推出《江苏微记录》月度本、《江苏记录》《江苏影像》年度本等即时性新型志鉴产品,并在全国地方志系统开创用当年资料服务省级两会的先河。在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即时性记录产品总数达68种,31种志鉴产品亮相2025年地方两会,13个设区市中有9家上会,成为地方志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和特色亮点。

三是积极打造标识产品。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江苏省重点史志作品编纂出版资助计划,规范实施流程,加强项目管理,引导各地各部门围绕全省重大地理、历史、文化题材编修专志,深入挖掘吴韵汉风、南秀北雄、水韵江苏的深厚底蕴,开发利用宏大浩瀚的地情资料,创造性地推进更多传承江苏文脉、彰显各地标识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美好形象,推动社会大众了解地情知识、地区建设成就和历史人物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以此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民众归属感。目前,已出版《江苏华侨华人史》《明孝陵新志》《中国淮扬菜志》《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志》《退思园志》《栖霞山新志》等13部作品,正在编纂《张謇志》《花果山志》《中国富春茶点志》等18部作品。

坚持丰富多元

着力增强志鉴产品的时代创造性

传统志书普遍体量庞大、形式单一,不便携带和阅读。为改变地方志“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窘境,近年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适应时代特点,紧贴大众需求,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在推动志书体例的多元化、形式的可视化、装帧的时尚化下功夫,致力打造可信可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志产品。

一是首创全媒体志书。适应现代读者阅读方式,打造全国首套全媒体名镇名村志,在大量压缩篇幅的同时,将二维码的延伸阅读功能引入书志,扩展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让读者在有限版面中获取更大信息量,以光影之美展物产人文之风华。首批名村志之一的《金村志》,以8万字的“瘦身”体量,增加105幅图片、16个视频,顺应数字时代的新趋势,在坚持传统地方志体例的同时,多维度、多视角、多媒体展示村情村貌,使志书从无声变有声、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二是推出省情影像志。主动顺应现代知识传播体系变化,创新实施《江苏省情影像志》项目,分乡土江苏、风味江苏、绝技江苏三个系列主题,每集约5分钟,用方志讲述江苏文化,用影像定格乡愁记忆。截至目前,已制作播出108集,各地县级党委、政府发布平台常态化转发,各市级发布平台重点转发,省广播电视总台影视频道、综艺频道、荔枝新闻客户端以及江苏IPTV播出,从更权威的平台面向更广阔的观众群体传播方志文化。众多中小学校还将其作为“开学第一课”和爱家乡德育课程,在留存地方历史、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地方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优化志书排版装帧。改变传统志书重内容轻装帧的现象,聘请名家大师进行装帧设计,内芯版面注重图文并茂,以版式之美应时代阅读之风尚。《中国淮扬菜志》颠覆传统志书的体例束缚和形态风格,收录434张精美图片、展示400多道淮扬名菜、300多道风味小吃,将志书的严谨厚重与时尚的现代表达相统一,实现内容与形式、叙事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江苏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韵。

强化协同联动

着力扩大方志文化宣传服务的影响力

传承弘扬方志文化,靠地方志部门自身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必须聚合资源,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三级方志部门团结协作、同题共答,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党校、党史、档案、社科、文旅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同向发力,积极构建上下有效联动、内外协作互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强化数字赋能,切实提高地方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水平。

一是建成启用智慧方志馆。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利用地方志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建成并上线涵盖全省地方志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全文智能检索服务中心、版本资源管理中心等为一体的智慧方志馆,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所藏省内地方志书籍汇聚、检索、对外交换、共享、版本保存和全文智能查询检索服务功能。截至目前,智慧方志馆容量达46亿字,把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的厚重历史化作轻盈灵动的数字资料,实现“从有限场地到无限空间、从有限藏书到无限数据、从有限载体到无限方式”的突破性转变。

二是聚力办好方志大讲堂。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邀请高校、研究所、文博单位的知名教授、学者做客“江苏方志大讲堂”,以传统文化、地域历史为主题进行讲授,传递权威声音与专业智慧,激发观众思维碰撞,让地域历史文化深入百姓生活。截至目前,江苏方志大讲堂累计举办110多场,年均辐射线上线下观众200万人次,成为传承和弘扬江苏地域文化的重要平台。南京、淮安、扬州、泰州等地陆续开设分讲堂,形成矩阵效应,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奋进力量。

三是创新组建史志馆联盟。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省方志馆为龙头,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的“史志馆联盟”,将各地各单位自发建立的镇村史馆、厂矿史馆、校史馆以及各类特色馆联合起来,提高场馆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全省建成48个史志馆联盟,成员展馆近千家,唤醒整合沉寂的历史文化场馆资源。联盟定期推出史志文化线路,包括红色线路、文史线路、校园线路、产业线路等,有效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实现社会文化资源的普惠共享。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江苏经济
  • 服务文化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