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湖北大悟:烽火炕香里的“非遗金饼”振兴之路

2025年07月22日 16:58:22 来源:中国城市网

在湖北大别山南麓的大悟县,当年为了犒劳部队,老乡们用大别山区最珍贵的物品——白面,制成了味道香醇、方便保存携带的大饼。据《大悟县志》记载,当地人以老面发酵、手工揉制、双面炭火慢炕而成的面饼,外酥里软,麦香醇厚,因独特的炕制工艺得名。

2013年,“大悟炕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鄂北饮食文化的活态见证。

image.png

大悟炕饼

央视聚焦,山乡非遗引关注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深入大悟县,拍摄纪录片《非遗里的年味》。镜头中,制作人刘师傅在老灶前娴熟翻动炕饼,金黄的饼面在炭火炙烤下滋滋作响,麦香弥漫整个作坊。

“炕饼要‘三翻九转’,火候差一秒,风味就不同。”刘师傅向主持人演示时说道。

节目播出后,#咬一口湖北非遗炕饼#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单日吸引超百万网友互动。

“没想到炭火烤饼能这么讲究!”“这才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网友留言中,年轻群体对传统技艺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image.png

大悟炕饼温火烘焙工艺

守正创新,老手艺的坚守密码

“好炕饼的秘密都在时间里。”刘师傅家族数代坚守古法。选用大悟本地小麦磨粉,老面发酵48小时赋予面坯松软肌理,馅料只用新鲜土猪肉、香葱和农家腌菜,最关键的炕制环节需用果木炭火,双面交替炙烤15分钟,直至饼皮鼓起焦糖色斑纹。

面对现代烘焙冲击,刘师傅始终拒绝机械化量产:“机械烤箱出不了炭火的香气,那口酥脆是几百年的舌尖记忆。”如今,他开设公益工坊培养4名青年学徒,将24道工序整理成册,“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就断不了”。

image.png

制作人刘师傅精准把控炕饼火候

数字赋能,炕饼香飘云上

为破解非遗产品“酒香巷深”困境,大悟县烟草专卖局创新打造“非遗+零售”融合模式。

在30多家便利店设立“非遗炕饼专柜”,统一设计荆楚文化元素的展陈空间,配备加热设备确保顾客品尝到最佳口感。同时,协助制作人开通自媒体账号,拍摄《五分钟很短 二十年很长》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50万。并组织零售户参加非遗文化培训,培育10名“炕饼推介官”,让店主既能卖产品,更能讲好非遗故事。

“以前只在县里小范围销售,现在通过直播能卖到北上广。”刘师傅举着手机展示订单,“连外国网友都留言想尝尝中国炭火烤饼!”

image.png

(图为大悟县助农直播间)

非遗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大悟炕饼,既是当地人早餐桌上的标配,也成为游客必带的“舌尖伴手礼”。大悟烟草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通过终端赋能、数字营销激活非遗产业,让炕饼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市场,既保护文化根脉,又为农户创造增收路径。”

炕饼子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诞生,一路陪伴了世世代代的老区人民!随着非遗工坊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悟炕饼正书写新的时代注脚——袅袅炭火熏烤的不仅是酥香面饼,更炕热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杨子龙)

责任编辑:韩利
  • 湖北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