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淳安调研团队走进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主题,探寻其振兴密码,感受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澎湃脉动。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是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大型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项目,此次调研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庆生,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劲松,医疗服务中心主任李盈懿,以及国际教育学院李斐老师、张斌老师带领12名同学深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
晨雾轻拂,溪流低语。下姜村的葡萄藤在晨曦中悄然伸展翠绿的枝蔓,栀子花香弥漫村落。下姜村的巨变是调研团队此行的重点,师生们深入考察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何蝶变为今日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姜村联合大下姜经济体规模化种植栀子花2500余亩(含本村500亩),实现鲜花亩产600斤、果实亩产1200斤,并协同发展数百亩葡萄、草莓、桃子等经济作物。在村集体统筹下,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构建全产业链,统一产品标准,持续研发栀子花香薰、栀子油等新产品,扩大经济效益。该村将有限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业群,推动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长,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在下姜村农户家中,学生们分组采购食材,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包了饺子,并用当地特产的小河虾和地里种植的蔬菜烹制出一桌地道农家菜。调研从问卷延伸至田间地头。师生观察采摘作物,在农家厨房协作烹饪,在劳动实践中深化对农业艰辛与价值的理解,切身感悟“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走进中洲镇茶山村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泛黄的战报、锈迹斑驳的枪械、复原的战地场景,无声诉说着红军在浙西山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调研团队凝视着行军路线图,聆听讲解员向学生们讲述1934年红军在当地的斗争历史,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
调研团队的田芯慈同学感叹道:“漫步于淳安的崎岖山道,山中的茶叶翠绿欲滴,果实也蕴含着大自然的甘甜。目光所及,田垄间辛勤劳作的,多是银发苍苍的长者。然而,农事的艰辛,如同老人们肩上承载着整座山川的岁月,无声地诉说着泥土的厚重与辛劳。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必须让村庄拥有真正的‘希望与动力’!农业的振兴,需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已连续开展18年,是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精神的生动课堂。它引领学子在乡土行走中“厚德”——体察民情艰辛,感悟奉献精神;在国情调研中“博学”——运用专业知识剖析农业问题;最终指向“经济匡时”的使命——将学术智慧融入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实践。致力于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兼具深厚家国情怀与卓越专业素养的栋梁之材,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者:张斌 戚凯月 丁乙凌 唐烨婷 燕思源)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