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开栏语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宏伟蓝图中,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幸福的内在根基,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挑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
为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普及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我们正式推出“心理健康系列报道”专栏。本栏目将聚焦心理健康领域的前沿动态、典型案例、专业理论与实用技巧,深入一线,采访权威专家,倾听他们对心理健康建设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将为广大读者提供通俗易懂的心理健康科普内容,帮助大家认识自我心理状态,掌握科学调适方法,提升心理韧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唤起更多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搭建一个开放、专业、温暖的交流空间,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助力全民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同行,从“心”出发,共筑健康中国的美好未来。
编者按:医教融合,即医疗与教育系统的协同合作,已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模式。它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关系到家庭幸福、教育质量提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深耕贵州多年、在医教融合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上海心灵伙伴云计算科技集团创始人李依橙。她从实践出发,系统阐述了医教融合在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中的价值与路径,为构建更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右二为李依橙
记者:您好!心灵伙伴在贵州深耕多年,取得了哪些关键成果?
李依橙:我们自2016年底与贵阳市教育局达成战略合作,搭建了覆盖全市1000多所学校的“心灵伙伴云平台”,开创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数据深度融合。2023年,我们与观山湖区合作,启动全国领先的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建设,未来还将打造国际视野的青少年心理专科医院。此外,我们还通过公益捐赠、技术下沉等方式支持全省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记者:心灵伙伴在医教融合方面的整体思路是什么?
李依橙: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打破医疗与教育之间的信息壁垒,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构建“筛查-预警-干预-康复-预防”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科学预防。
记者:当初为何选择将医教融合作为核心战略?
李依橙: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单一系统难以应对。医疗系统专业性强但接触面窄,教育系统接触广泛但专业能力不足。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将动态筛查、AI预警、数字干预工具嵌入学校日常管理,实现“网格化监测+分级响应”,验证了医教融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记者:医教融合在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中的核心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依橙:主要体现在六方面:破解“早期识别难”,通过医教协同,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避免问题恶化;整合资源优势,弥补教育与医疗各自能力局限,形成多维干预合力;构建全链条支持,实现从预防到康复的闭环管理,降低问题危害;减少病耻感,通过“去医疗化”方式,提升青少年求助主动性;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效能的良性循环;降低社会成本,通过上游预防减少下游治理压力,守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技术驱动医教融合方面,贵州有哪些创新实践?
李依橙:我们在贵州构建了“数据驱动筛查-智能预警-精准干预-效果追踪”的闭环体系:智能化动态监测,通过AI算法提升心理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医教协同响应机制,高风险学生可快速启动校内外联动评估与干预;赋能教育者,提供在线课程、案例研讨和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干预能力;深化医疗结合,推动建设青少年心理专科医院,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
记者:推进医教融合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李依橙:主要挑战集中在三方面:数据壁垒,医疗与教育系统数据标准不同,整合难度大;专业能力不足,学校心理教师缺乏临床经验;社会认知局限,部分家长和社会对心理健康仍存误解。我们的应对策略包括:技术破壁与标准引领,研发符合医学标准的数字化工具,推动数据标准化;能力共建与生态协同,与高校、医院合作,建立师资培训体系;公益普及与社区联动,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构建“家-校-医-社”支持网络。
记者:医教融合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根本改善有何深远意义?
李依橙:医教融合不仅整合资源,更重塑理念。它打破了“心理健康是学校或医院单方责任”的旧观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协同生态系统。在贵州的实践中,我们已看到早期发现率、干预成功率显著提升,社会认知也在逐步转变。
记者:未来,心灵伙伴将如何深化医教融合,并推动全国发展?
李依橙:参与国家级课题,贡献贵州经验,推动贵阳成为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研究区域;技术深耕与场景创新,加大AI、数字干预等技术应用,开发个性化数字疗法产品;打造国家级示范中心,高质量运营康复中心,推进国际心理专科医院建设,构建“预防-治疗-康复-科研”一体化平台;推动模式全国化推广,总结贵州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教融合模式,与各地教育、卫健系统合作,服务更广泛青少年群体。
后记:
医教融合的本质是“以青少年为中心”的跨系统协作,它将心理健康支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单一干预”走向“全链条保障”。这一模式不仅守护青少年个体成长,更为社会长远发展注入稳定与希望。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