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师专委会委员卢诗华:实现“人民主体”城市的战略性跃迁

2025年07月24日 17:55:19 来源:“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新发展纲领,为新时代城市理论创新、建设实践与城市更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精神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脉相承,但更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与系统性治理思维,成为指导新阶段城市工作的“顶层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在前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确立“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基调的基础上,本次会议立足新时代城市发展阶段特征,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总纲领,明确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署既延续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核心要求,更在发展理念、实施路径、治理维度上实现三重突破,彰显了中央深刻洞察城市作用、意义与问题,高度关切城市工作、发展规律,更是向全社会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城市伟大实践的号召与总动员。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思想完成从“物质导向”到“人民主体”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理念既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继承深化,更通过制度化设计将“人性化”要求进一步具体化,是发展思想的一次正本清源,将使业界的认知和思维以及城市建设实践得到广泛提升。此外,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还将推动城市发展从“功能集合体”向“有机生命体”跃升,相关思路部署为破解新城新区“重物轻人”的发展痼疾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彰显中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人民城市的深层次内涵即“城市性”。新时代城市建设必须统筹物质空间营造与精神文化培育,在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的同时,重点强化社区归属感、历史文脉传承等“城市性”要素供给。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智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维度,但随着建设实践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认知和理念必须随之反思提升。“城市性”作为人居环境主体和内涵的深刻反映,是真正宜居宜业的人民城市的具体化,更是一个城市成为“城市”的根本。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是有机生命体”确立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理论命题,兼具方法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作为长期存在的人居物质环境和形态,城市需要以跨越时代的“恒久”视角和思维,从人类生存、生产、精神和文明的基础性因素来认知,需要以城市最根本最自然的内涵和规律“城市性”作为其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石。那些历经数千年仍保持活力的城市,均以“生命体”形态持续演进——它们不仅是人类生存与文明的物质容器,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载体,通过代谢更新实现与文明的共生共荣。这一论断要求政府管理部门以“恒久性”视角认知城市:既要超越短期功利思维,从人类生存、生产、精神文明的底层逻辑把握城市本质;更要以“城市性”为规划建设基石,将历史文脉延续性、社区微循环效率等自然规律纳入强制性标准。因为任何违背城市生命特征的干预,终将引发结构性矛盾,需以动态修正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的论断,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和治理走向高质量阶段的战略转型。相较于部分传统城市更新聚焦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狭义城市更新”范畴,本次会议提升和拓展了城市更新的概念,其核心是通过产业功能重构、交通网络再造、公共空间重塑等手段,解决城市发展的宏观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提升优化。这一理论突破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了中国范式。

版面欣赏

图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1日 第 08-09 版)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采访整理

编辑:越玥、张阿嫱、刘蕾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城市发展研究
  • 城市中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