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艺术家李学明:以朴素之美为艺术底色

2025年07月24日 17:57:03 来源:“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艺术家简介:

图片

李学明

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山东大学荣聘教授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一级美术师

业界评价认为,李学明是一位继承中国画传统精神的当代文人画家,其以人物画见长,作品兼具传统美学特色和民俗生活场景,质朴又不失灵动,意趣盎然。

李学明是当代中国画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画风独特,探索精神可嘉,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画所倡导的醇厚、温润、自强的人文理念之中。在我看来,李学明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其画作始终洋溢着淳朴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折射出他对人文精神内在观照的独特境界。

图片
《故乡元夜》李学明作
图片

《清流出山》李学明作

李学明的艺术创作多取材于身边生活、故土风物与民俗人情,作品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性不仅体现出画家对家乡的炽热情感、对父老乡亲的深切关怀,更凝结为其对那片土地的深沉眷恋。其笔墨语言与人物造型中流淌着浓郁的乡土情怀,完美诠释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美学与笔墨意境。这种艺术特质贯穿于李学明的整个创作历程,形成持续而稳定的风格脉络。

在艺术探索领域,李学明不仅精研人物画,亦广泛涉猎山水、瓜果等题材。但无论何种创作方向,他始终坚守中国画的造型法则与笔墨精髓。这些艺术方略的核心在于表达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既展现对故土乡亲的深厚情谊,又通过与时俱进的笔墨创新实践,最终形成独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这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创造性转化,堪称当代中国画创作的重要学术突破。

从技法层面观察,李学明的人物画尤重中锋用笔,这种笔法赋予作品质朴浑厚的美学特质。其艺术语言巧妙融汇民间剪纸的造型意趣与雕塑艺术的体量感,更从民俗文化中提炼出温润含蓄的内在美感。这种兼具志趣与天真的艺术表达,构成了李学明中国画创作的根基。

在人文修养层面,李学明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双重观照。他将自身置于时代语境之中,使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与造型语言都成为表现个人化人文体验的载体。这种独特的艺术转化过程,既催生出极具辨识度的造型特征与笔墨风格,更彰显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自觉。

这种文化自觉对于艺术家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必须渗透于创作的全过程。李学明笔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个形象塑造、每幅画作营造的意境,都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劳动者的质朴之美以及“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深度交融。正是这种多维度的融合,使其人物画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与艺术语言体系,既体现画格与人格的统一,又展现出对中国画本质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李学明崇尚朴素之美,其人其艺皆以此为底色。这种朴素绝非简单的形式追求,而是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深深植根于时代奋斗者的集体意识之中。艺术家正是以这种精神内力驱动艺术探索,使作品呈现出人文精神的真淳之美。他将故土风物、乡民形象与地域文化熔铸于笔墨造型,创造出充满泥土芬芳的艺术世界。

我与李学明相识三十载,虽交往不频,但通过持续关注其作品,仍深切感受到其艺术创作与为人治学的高度统一。这种知行合一的品格,正是对老一辈艺术家学术精神的完美继承。

前辈大师的人格风范对当代艺术界影响深远。李学明在作品与处世中展现的温厚淳朴的学者气质,恰是对这种学术传统与人格典范的当代传承。这种文脉相续、代际影响的艺术生态,在其创作轨迹中体现得尤为清晰。若追溯笔墨文脉,中国绘画传统已绵延两千余载,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演进轨迹。李学明的写意创作既承接南宋简笔传统,又立足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展现出其对历史文脉的深刻理解。

简笔传统为当代写意绘画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艺术家需要以时代赋予的创新意识重构传统笔墨,将文化传承与当代精神有机融合,实现传统人文精神向现代审美境界的转化。李学明的人物画正是这种转化实践的典范,既代表着山东区域中国画文脉传承的高度成就,也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学术探索提供了重要参照。

作为当代中国画的代表人物,李学明在人物画领域开创的独特艺术语言,不仅延续了传统文脉的生命力,更通过持续的艺术创新,为当代中国画的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艺术成就既是对历史传统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开拓。(作者系当代中国画名家、中国画学会会长)

原标题:以朴素之美为艺术底色

版面欣赏

图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1日 第 21 版)

来源:田黎明

编辑:任家光(实习)、越玥、张阿嫱、杜汶昊

责任编辑:乔妙妙
  • 艺术
  • 李学明
  • 文化
  • 美术
  • 中国画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