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甘肃正宁:以工代赈探索“小项目撬动大发展”路径

2025年07月30日 21:31:5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巩静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延链、补链、强链的综合效应,将惠民政策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正宁县严格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工作要求,始终围绕群众就业增收这一根本目标,严守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两条底线”,落实组织务工、发放报酬、技能培训“三大任务”,把好公示公告、政策交底、文本管理、台账管理“四个环节”,强化部门联动、前期准备、规范施工、后期管理、绩效评估“五项措施”,通过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完整的以工代赈实施体系。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赈什么”“怎么赈”“谁来赈”的问题,更探索出一条“小项目”撬动“大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1年以来,全县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7个,总投资2840万元,带动务工群众565人,发放劳务报酬665万元,开展技能培训51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多个;实施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22个,带动务工群众585人,发放劳务报酬65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380人;实施政府投资重点工程以工代赈项目25个,开展技能培训2300人,吸纳劳务用工8700多人,发放劳务报酬18900万元。

“我们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政策内涵,把同时满足发放劳务报酬占中省投资比例在30%以上,每100万元投资吸纳当地群众不少于25人两个必要条件作为前置要素,逐级筛选投资规模小、技能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建立以工代赈项目清单,进一步扩大‘赈’的效果。”正宁县发改局局长赵晓程说。

以工代赈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连着民生底线。在施工阶段,正宁县建立“部门+乡镇+群众+建设单位”协调联系机制,采用“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模式,统筹培训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实现扶志到扶智的转变,促进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力工”变“技工”,“零工”变“常工”。

下一步,正宁县将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落实,持续推动一批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在正宁大地落地生根,实现“赈济”和“致富”双赢。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正宁
  • 以工代赈
  • 三农
  • 农村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