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四川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月31日 15:59:15 来源:中国城市网 作者:李庆 向小顺

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尹奇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阳春等介绍支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436D118F-DE09-4559-9BC8-8567F9C006BF.jpeg

“近日,四川省商务厅会同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四川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并于7月8日正式印发。”尹奇志介绍,《行动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行”的原则,依托四川丰富的“农商文旅体康”综合资源,发挥铁路网络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优势,着力构建“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多层次产品体系,打造“内联全川、外畅全国、延伸海外”线路网络,建立“场景有效衔接、服务全程覆盖”的服务标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数量不少于200列,游客数量不少于6万人次,开行数量和旅客运输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将银发旅游列车打造成四川旅游消费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行动方案》从加力供给扩容、深化适老改造、强化多元赋能、强化保障支撑四个方面,提出了12项工作措施。

在加力供给扩容方面,一是拓展开行线路网络加密班次,增加银发旅游列车开行频次、密度和覆盖范围。二是统一打造品牌,按照“品质、舒适、普惠”分层定位,适配不同银发群体消费需求。三是深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铁路局集团+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合作投资运营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等多元资本参与银发旅游列车投资改造。

在深化适老改造上,一要提升列车配套设施适老化水平,围绕银发群体需求,优化车厢功能布局,增加适老化设施。二要推动景区景点适老化改造,结合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设施。三要引导运营主体提供适老化服务,开发银发群体专属服务体系,与地方公共交通单位合作,为银发旅客提供专享优化交通换乘服务。

在强化多元赋能上,四川将丰富商文旅消费服务供给,支持特色美食、老字号产品、非遗技艺、地方表演团队等上列车,为旅客提供多元消费服务。还将提升医养联动服务水平,建设银发旅游列车医疗康养服务专区,探索随车配备卫生健康服务团队,列车上产生诊疗费可用医保异地结算。同时,也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将银发旅游列车改造项目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并在消费新场景、列车运行、信贷保险等方面享受奖补或政策支持。

在强化保障支撑上,我们将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会商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强“熊猫旅游列车”品牌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切实提高列车本质安全和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强化宣传推介,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银发旅游列车产品、路线、服务,组织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加强国际合作和宣传推广。

“下一步,商务厅将发挥好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抓好《行动方案》的落实落地,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尹奇志说。

尹奇志还介绍,《行动方案》立足四川优势、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考量,体现出多方面的四川特色。

一是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四川既有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也有川剧、川菜、四川清音等优秀巴蜀文化,还有川酒、川茶、川丝绸等川字号特色产品。在依托四川省丰富的“农商文旅体康”综合资源,结合省内五大经济区的季节、地域、文化差异,打造特色主题旅游线路的同时,还将巴蜀文化搬上银发旅游列车,深度融入车旅生活,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旅游选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消费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突出政策保障支持。将银发旅游列车适老化、绿色化、舒适化改造等项目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范围,培育银发旅游列车“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探索制定银发旅游列车运行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银发旅游列车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银发群体旅游险种,建立旅游列车服务后评价和表彰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为银发旅游列车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突出特色品牌塑造。统一打造“熊猫”和“锦绣山河”旅游列车品牌,其中“熊猫旅游列车”是核心发展目标,计划到2027年开行不少于200列,成为四川旅游消费的标志性名片。熊猫作为四川的代表性符号,将进一步强化品牌的地域辨识度。创新将成都安靖站打造为全国首个银发旅游列车专属始发站,提升银发旅游列车乘降组织能力。银发旅游列车开行的路线和时间,是经过周密计划和科学安排的,不会挤占公共铁路资源和春运等客运高峰时段。欢迎大家带着老人、孩子选乘银发旅游列车玩转四川、畅游全国。

就作为牵头部门,省商务厅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银发旅游列车与“农商文旅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尹奇志说,商务厅将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发挥内联外通、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等部门优势,促进银发旅游列车发展。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建立银发旅游列车协同工作机制,由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共同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会商解决重难点问题。支持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元资本参与银发旅游列车投资改造。指导各市(州)、县(市、区)将银发旅游列车纳入促进服务消费重点工作,培育服务消费新场景、新热点。另外,我们还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熊猫旅游列车”的品牌管理和服务品质监督,确保银发旅游列车既“有特色”又“有保障”,真正成为四川旅游消费的亮丽名片。

二是强化资源对接。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供需对接,丰富商文旅消费服务供给。鼓励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非遗创意产品,以及川酒、川茶、川药、川丝绸等川字号特色产品上银发旅游列车,探索在列车开展商品离境退税业务。建立特色产品直供渠道,支持线上预约、线下配送服务。在旅游列车上推广川菜文化,研发推出健康适老配餐。鼓励设置巴蜀文化主题车厢,支持地方表演团队上车,提供川剧变脸、清音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为银发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积极组织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参加服贸会、消博会等国内外展会活动,开展产品推介和市场拓展。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和企业积极参与改造,推出更多特色银发旅游列车,支持银发旅游列车新业态申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奖补,激励企业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平台参与银发旅游列车线路销售,拓宽线上营销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银发旅游列车消费券,撬动市场消费。

李阳春表示,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增开熊猫专列、银发旅游列车,开发更多高品质适老旅游产品,升级银发旅游全链条服务,还将对打造康养银发游等消费新场景,符合条件的项目,择优分档给予补助激励。下一步将四川从优化交通衔接、提升服务设施、丰富文旅体验、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入手,推动银发旅游列车发展。

一是强化站景衔接。我们将把发展银发旅游列车纳入全省“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要内容。推动重点景区、属地政府与铁路部门深化合作,推动常态化开行主要景区与列车站点接驳的公共交通,鼓励通过旅游包车等形式,实现列车站点和旅游景区交通的无缝衔接,提升银发游客出行便捷度、舒适感和安全性。

二是推动景区适老化改造。对标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和细则,结合即将实施的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进一步优化旅游景区无障碍通道、医疗急救体系、便捷支付服务窗口等适老化配置,增设一批大音量智能导览讲解设备和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为银发群体提供绿色通道、专业接待等服务。我们还将积极争取,对符合相关要求的旅游景区适老化改造项目纳入对应政策补助范围,让“岁月静好、旅途无忧”成为常态。

三是丰富文旅消费体验。鼓励有条件的市州、文旅企业和旅游景区,参与银发旅游列车改造。充分发挥文旅行业资源优势,组织文艺团体、非遗传承人等开展“进景区、上列车”行动,协同打造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主题旅游列车。推动建立文创产品、特色商品直供渠道,支持无障碍支付、送货到座、送货到家服务,降低银发人群消费门槛。针对列车“快进慢游、一线多游”的特点,通过融入“川味儿”元素的场景化设计、沉浸式体验,让“乐龄行天下,旅途总关情”照进现实。

四是加强银发列车宣传推广。我们将联合银发旅游列车运营主体,利用在线旅游平台、各类文旅展会、主要客源地线下营销活动等载体,设置宣传专区,大力推介银发旅游列车产品、路线和服务,吸引更多银发群体关注参与体验。同时,我们还将实施“引客入川”计划,根据省际游客互送、资源互推情况,对相应机构予以激励,争取让更多银发群体乘着列车“乐游天府、畅游神州”。

发布会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新表示,为了加大银发旅游列车的车辆供给,增加旅游列车线路班次,培育游客认可的优质品牌,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成都局集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推进措施。下一步,成都局集团公司将与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等部门协作,持续优化举措,不断提升旅游列车运行服务质效,以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为广大银发游客带来更新的体验,让旅游列车成为联结银发群体幸福生活的纽带。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宏表示,四川省旅投集团作为全省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将围绕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聚焦“铁路+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铁路+旅游”真正成为推动四川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尚瑞琳
  • 商务厅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