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第七个上海“刑警803”主题日:砺剑铸盾护平安 科技反诈守申城

2025年08月03日 15:06:5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王迪

今天是第七个上海“刑警803”主题日,自2019年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举办这一活动起,每年的8月3日即成为上海刑警的专属节日。

“刑警803”这个称呼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一部家喻户晓的广播剧和连环画《刑警803》,因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位于中山北一路803号,故而取数字“803”。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破获多起大案要案,“刑警803”声名远播,如今不仅是上海公安刑警队伍的代名词,也成了全国刑侦系统的标杆之一。

2024年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以下简称“刑侦总队”)牵头全市刑侦部门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围绕主战,以反诈中心建设推进侦查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强打击、深治理、促防控”刑侦工作新格局,推动侦查工作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型。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刑侦总队,了解这支“忠诚硬核铁军”背后的故事。

“青春803”突击队:青年刑警在实战中淬炼成长

只是不小心帮朋友点了投票链接,自己的京东账号就被盗了?前不久,上海市民吴先生在收到信用卡对账单后发现莫名其妙多出一笔5800多元的费用。经过核对,自己的京东账户被人下单了一箱高档白酒,收货地址为江苏淮安的一个小区。吴先生怀疑自己的京东账号被他人盗用了,遂报警求助。

image.png

青年民警对京东盗刷案件开展研判讨论。

这起作案手法相对新颖的案件,到底该定性为电诈还是盗窃?这很快引起了上海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的关注。于是,在实战经验丰富的探长、老侦查员的带领下,青年民警们自告奋勇,主动聚在一块儿,利用空余时间展开综合研判。通过分析,大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隔空盗窃案。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社交平台账号,再将钓鱼链接伪装成投票链接进行群发,一旦有人扫码或点击链接,就会跳转至填写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的界面,看似是为了规范投票行为,实则是在被害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盗取了京东账户。”刑侦总队五支队探长庞连彪告诉记者,他作为“青春803”突击队的一员,也是本案的主办之一,已和队员们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上下游犯罪开展深挖调查。

以主战为导向,通过“双导师”带教模式,让青年民警在新类型案件攻坚、应急处突、专项行动等实战任务中得以全面发展,与时俱进,边学边干,更好地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刑侦工作。

“为此,我们集结了155名青年刑警,组建了这样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春803’突击队,通过像隔空盗窃案这样的实战范例,让他们全流程参与到办案的各个环节,成为案件的‘主办’,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而培育起‘上海刑警803’的人才梯队。”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队长、团工委书记李阳向记者介绍。

刑侦总队刑技中心民警余德伦毕业后进入“803”一直在法医岗位上,而今作为突击队员,他从法医变成一名“侦查员”。余德伦切身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刑侦思维重塑的过程。”“过去我直面的往往都是命案现场,通过突击队的平台,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帮助我打开了办案的思路。”余德伦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站在前端办案,也让他们得以从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激发出更多的工作思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刑侦总队已牵头全市刑侦部门侦破涉企、涉民生领域案件500余起。

科技赋能正义:从23年积案侦破到230个家庭团圆

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一份撕毁的通讯录、一只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个吃剩的水果残骸……23年前,宝山区某小区出租屋内,一名女子被人杀害。尽管在现场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凶手身份成谜。此后20年间,警方每年都会组织侦查员进行复盘研究,并在当年侦查覆盖面的基础上,对相关单位离职、退休员工及家属等进行扩线侦查。

“近年来,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科学技术、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融合,将纸质化的积案材料建立了数字化‘一案一档’,创新图像技术侦查破案。”刑侦总队一支队探长陈浩透露,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警方发现这起命案遗留的生物物证与江苏警方正在侦办的一起盗窃案件存在关联。至此,尘封的物证终于迎来了“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进一步交叉比对,警方确认该生物物证是已故村民沈某的,且具有排他性,这起尘封23载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

image.png

31年认亲现场。

在助力打击破案之外,科技的赋能也为“团圆行动”架起了寻亲桥梁,用科技照亮回家路。数据显示,通过“快速检验、即时入库、循环比对”的工作机制,上海警方已助力230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在一起寻亲事件中,刑侦总队刑技中心通过生物数据库的支撑,帮助李老先生夫妇盼来了跨越31年后的团圆,也让这一离散了31年的家,如今在三代同堂下变得完整。

“在新时代的刑侦工作中,刑事科学技术与传统的侦查排摸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为侦查指明了方向,将‘大海’缩小成了‘池塘’,而这个缩小的过程,还得需要侦查员的脚底板功夫。”杨帆感言,这是他身为刑事技术民警,对生物物证工作意义最朴素的理解。“科技为正义服务,我们通过最新刑事科学技术叠加人力的方式守护着城市平安,同时也在不断传递着‘人民城市’的温度。”

“反诈防阻”三张网:日均拦截30万条预警守护24亿百姓钱袋

“闵行华山西院附近,夏阿姨疑似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手机已被远程控制……”“浦东航头一小区内,蔡先生疑似遭遇‘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已向涉诈账户转账……”

image.png

“803”反诈开展宣传。

在上海市反诈中心一条条实时指令的背后,是全市公安民警齐心协力,日复一日上门开展反诈劝阻工作的点点滴滴。多年来,刑侦总队依托市反诈中心建设,持续完善“短信提示、电话提醒、见面劝阻”联动劝阻机制,实时预警能力不仅越来越强,实际劝阻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随着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变化,在警方快速开展预警劝阻的背后,如何更全面地普及反诈知识、更精准地拆解最新电诈犯罪手法,成为摆在“刑警803”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当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式诈骗发案数占刑事案件发案总数的50%以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刑侦工作的主战场。”刑侦总队二支队副大队长王烨华告诉记者,与传统刑事案件不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为此,我们转变思路,从事后打击延伸到事先防范,利用新技术动态搭建应用模型,着力织密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资金拦阻‘三张网’,打造圈层防护体系。”

在“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下,上海警方在今年反诈集中宣传月期间,全新打造并隆重推出“803反诈”新媒体平台,主打“快速预警、信息速递、深度解析”,从老百姓的视角打造反诈宣传作品,让宣传力成为战斗力,想方设法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阻击战”,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反诈意识和防诈能力,全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这也是全市刑警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同时,王烨华介绍,有些潜在被害人即使多次预警,仍存在向涉诈账户转账的风险。为此,上海市反诈中心建立了资金端预警线索快处机制,叠加8小时见面、保护性止付等举措,最大限度防止群众受骗上当。“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还结合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步优化了96110在上海的应用场景,不仅优化了智能语音功能,还将上线人工客服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并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的损失。”

今年以来,刑侦总队以反诈中心牵引侦查中心建设,通过对电诈多发类案的前端推广引流、末端转账洗钱等环节进行研判分析,还牵头全市公安刑侦部门通过“小切口”行动集中开展打击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已累计抓获开卡、收贩卡、电话引流、线下取现等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嫌疑人5000余名。

责任编辑:乔妙妙
  • 科技
  • 刑事侦查
  • 刑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