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北科大学子武乡实践:传承红色基因赋能老区发展

2025年08月07日 20:31:01

2025 年 7 月 22 日至 8 月 6 日,北京科技大学 “赓续抗战精神走晋新烽” 社会调研实践团奔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以 “支教育人 + 实地探源 + 传播创新” 三位一体模式,探寻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解码抗战精神传承密码,用 16 天的深耕实践书写青春担当。

图片1.png

重走抗战路,感悟太行精神真谛

在当地团委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实践团踏上了重走抗战路的征程,先后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板山等多个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红色景点。

图片2.png

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队员们的目光被展厅内的一件件展品牢牢吸引。泛黄的手稿、珍贵的影像资料、锈迹斑斑的武器静静陈列,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登上抗战重要阵地板山,实践团成员沿陡峭山路攀登。1941 年,八路军战士温德胜与战友在此以血肉之躯御敌,弹尽粮绝时从容跃崖。站在这里,队员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当年革命先辈们 “战天斗地” 的伟大精神。

队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认识到:太行精神不仅是过去的丰碑,更是指引未来的火炬。国家大力推进抗战遗址保护工作,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文化旅游景点,让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场所成为生动课堂,也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变得可感可触。

红色支教行,传递太行精神力量

实践团在当地小学开展的红色支教活动丰富多元,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载体。红色历史情景剧中,孩子们演绎抗日故事,让红色精神浸润童心;英语配音小课堂上,抗战故事以双语呈现,既练技能又深植历史记忆;国画书法启蒙课上,竹兰画作与“坚韧不拔” 字样交融,将抗战精神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宣讲会上,队员与孩子分享老兵经历、红色景点见闻,形成跨代红色对话。此外,实践队还开展体育素拓课,科学小实验等,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图片3.png

这些活动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通过沉浸式、互动化形式,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悟精神力量,为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筑牢根基,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用实践践行红色传承的担当。

红创传声远,拓宽太行精神维度

实践团深耕红色文创设计,从红色景点汲取灵感,调研当地文创后,推出5 件创意作品。“触摸溶洞 - 水滴萌语” 吉祥物、拼图、“触摸武乡・活字传红” 套装、“武乡印象” 斜挎包、“寻忆武乡” 手账等,将武乡红色历史与现代创意融合,既富红色底蕴,又具实用创新,成为传播太行精神的新载体,让人们在使用中受红色文化熏陶。

图片4.png

同时,实践团启动“红色传播实证研究”,剪辑支教、调研视频发布于多平台,获 4w + 浏览量。通过分析数据,从传播广度与深度评估抗战精神线上传播效果,网友留言 “被历史震撼,向青春致敬”。这份 “数据答卷”,为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提供实证,有效拓宽了太行精神的传播维度。

北科大走晋新烽实践团以行动践行使命,队员们重走抗战路,以“求实” 之心探寻精神根脉;红色支教与文创设计中,以 “鼎新” 之力传播红色文化。这支青春之师的足迹证明:当太行精神融入青年血脉,民族复兴的征程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图/文:北京科技大学赓续抗战精神走晋新烽社会调研实践团)

责任编辑:朱兵
  • 红色基因
  • 抗日战争
  • 北京科技大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