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烟叶品质、助力烟农稳步增收,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精准聚焦专业化分级这一关键环节,在宣传引导、场地建设、队伍锻造、智能应用等方面下足“细功夫”,推动分级工作更专业、更高效,为提升邵阳烟叶整体质量筑牢根基。
宣传前置,烟农初分有“明白账”
烟叶初分是烟叶品质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在烟叶下烤后及时进行去青去杂处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烟叶纯净度,更能为后续专业分级奠定坚实基础。今年,邵阳烟草创新工作思路,将传统的“事后指导”转变为“事前引导、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全流程管理模式。早在烟叶开烤前,工作人员就通过烟农院落会、印发技术贴图等方式,提前宣传初分技术要点。在采收环节,技术人员严格把控成熟度标准,指导烟农分类编杆、剔除不适用烟叶,从源头保障烤后质量。烟叶下烤后,技术员更是深入各个烤房群,开展“手把手”现场教学,确保每位烟农都能熟练掌握初分要领。
“以前烤完就堆着,等分级时才统一处理。现在下烤时就进行初分,提前把不合格的烟叶筛除,后续分级又快又准!”新宁县俄口村烟农赵华生深有感触地说,“这样不仅节省了分级费用,还提高了等级合格率,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图为烟叶技术员在烘烤工场指导烟农对下烤烟叶进行初分
盘活资源,分级点设在“家门口”
烟叶分级是一项需要专业环境支撑的工作,对场地的要求尤为严格——既要宽敞通风,又要避免阳光直射。然而,新建专业场地往往面临投入大、周期长的难题。为此,邵阳烟草另辟蹊径,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将废弃的校舍、烘烤厂仓库等“沉睡资产“改造为临时分级点,通过加挂遮阳网、安装大功率风扇、增设移动加湿器、铺设防潮地膜等措施,使原本闲置的旧空间焕然一新,成为功能完备的分级场所。
“今年我们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分级。”新宁县腊元村烟农蒋重锌欣喜地说道,“这所老学校位置特别好,靠近烘烤工场,离分级工人住的地方也近,我们送烟、上班都方便。闲置这么多年,如今可算派上大用场了!而且烟草公司还给我们配齐了设备,工作环境舒适,烟叶品质稳定,分级效率也提高了。”
图为改造后的集中分级点
严训强技,分级员持证“上岗”
分级质量的核心在于分级员的技能水平。邵阳烟草严把选人、培训、考核关。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把式”为骨干,吸纳眼力好、手脚麻利的返乡青年及本地年轻劳动力,打造“经验+活力”组合。所有分级人员必须完成县公司、站点的系统化培训,课程涵盖分级场所安全操作规程、烟叶部位识别技术、等级判断标准等专业内容。培训采取“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学员在观摩标准样品后需通过严格的实操演练考核,最终必须同时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不仅如此,邵阳烟草在各分级点均配备专职质检员,通过现场巡查、随机抽检已分级烟叶,将质检结果与分级员工资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市县两级公司还会不定期深入各分级点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核验分级标准执行一致性与质检员履职情况。
“从日常盯防到突击检查,大家分起来更仔细、更较真。”分级队员曾翠云坦言。
图为为分级队员举办分级培训
智慧赋能,分级管理“数字化”
在隆回县的烟叶分级现场,分级员们佩戴着NFC智能手环,让传统作业流程焕发出数字化活力。当质管员确认烟叶合格后,分级员只需用手环轻轻一扫,便能快速完成与成捆烟叶的智能绑定;经电子秤精准称重后,质检员通过管理平台将烟叶的部位、等级、重量,以及责任人、烟农等关键信息实时上传至后台系统。
“依托‘分级助手’后台的可视化进度看板,我们能实时掌握每位烟农的分级进度,从而灵活统筹交烟时段,让流程更有序。”烟站技术员刘兴盛介绍道,“待烟叶后期运至收购站点,初检员会对成捆烟叶进行复检,系统则全程记录并反馈分级员的作业质量与质检结果——这一机制不仅助力分级员和质管员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更构建起可追溯的闭环质控体系,让烟叶分级管理既高效又规范。”
图为分级点投放的“分级助手”
邵阳烟草通过“宣传引导+资源整合+人才培育+数字赋能”的全新体系,让烟叶分级工作更加专业、高效。烟农的钱袋子更鼓了,烟叶的质量更好了,产业发展的路子也更宽了。(申旺)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