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的闽西北莲乡,暑热未消,一股法治新风正借由“云端”浸润乡野。就在近期,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持续深化其创新的普法模式,让法律知识跨越时空阻隔,飞入寻常百姓家。
“云端”课堂掀热潮
7月23日的一场“莲乡惠民”法治微课堂直播,正是这股热潮的生动体现。建宁县局(分公司)依托“数字麒麟学院”平台,将一堂精心准备的法治课搬上“云端”。屏幕这头,法制员陈文翔正深入浅出地讲解着零售户最关心的信用分修复、许可证管理问题。
“主播,我上月不小心收了一条外地串码烟被查了,通知说扣了信用分,这会影响我下季度的档位吗?供货量会不会降啊?”“如果已经被扣分了,信用分怎么才能补回来?有没有快速修复的办法?”随着屏幕前一条条提问弹出,就引起了众多在线同行的共鸣。法制员陈文翔迅速调出相关条款,对着镜头清晰解答:“这位老板,根据《零售户信用管理办法》,查实销售非渠道卷烟确会扣减信用积分。扣分达到一定阈值,是会影响档位评定和货源供应的。关键是要杜绝下次,合法渠道进货是底线!”“信用修复有明确路径。第一是时间修复,在后续经营周期内无新的违法违规行为,积分会按规则逐步恢复;第二是……记住,守法经营、配合管理是修复信用的基础!” 清晰的修复路径让评论区纷纷打出“收到”“明白了”。短短50分钟的直播,便吸引了超过9200人次在线观看,屏幕内外互动频频,反响热烈。
图为建宁县局(分公司)开展“莲乡惠民”法治微课堂直播活动。吴健元供图
小屏幕背后的大创新
“过去发传单讲法规,群众翻两页就放下了。”亲历普法方式迭代的陈文翔感慨道。如今在建宁,普法宣传早已突破“喇叭+横幅”的传统模式——将庭审现场搬进会议室,组织职工在线观摩真实案件庭审并由律师同步解析法律争议点;把田间调解室开进烟站,组织青年烟技员担任“金叶明法”宣传小分队,开展各类讲座 17 场。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建宁探索“指尖普法”的缩影。
2021年以来,当地整合司法、公安、社区等多方力量,打造出“线上直播+线下驿站+志愿队伍”三维体系,让法治宣传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
图为建宁县局(分公司)组织职工在线观摩真实案件庭审。陈文翔供图
蒲公英种子撒向乡野
在建宁,一支由律师专家、青年骨干、零售户、烟农等113名成员组成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正将法治的种子精准播撒到基层每个角落。他们制作《买到假烟该如何维权?》短视频用通俗易懂的动漫形式宣讲政策新规,更在端午“粽情法治”活动中,边与居民包粽子话家常,边巧妙融入烟草专卖法规讲解,并为困难家庭送上“法治暖心礼包”。“用包粽子的功夫讲《专卖法》,乡亲们听得进记得牢!”新生社区书记对此赞不绝口。
图为建宁县局(分公司)金叶先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陈文翔供图
“普法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建宁县烟草专卖局局长邹新根强调。当前,更多创新举措正在孕育:普法直播将增设“你问我答”互动专场,针对老年群体的方言普法音频也在加紧录制……
当法治的清流沿着数字的脉络,源源不断地注入莲乡的沃土,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街巷阡陌,法律的温度正通过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场生动的直播,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建宁的探索,让学法不再有距离,让法治的阳光更均匀地照耀乡村。(吴健元,陈文翔)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