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昌平是北京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也是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昌平区深入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聚焦“四区”建设目标,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打造品质之城、活力之城、有趣的城市、有设计感的城市。
一是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在优化城市功能中实现集约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这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面对土地、资源、生态等综合承载力方面的多重约束,城市必须摆脱粗放扩张路径依赖,走出一条精细高效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北京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昌平区作为平原新城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城市发展建设思路。一方面,通过产业板块式发展、空间组团式布局,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打造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集中建设了生命谷、能源谷、中关村昌平园、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国际医疗器械城等重点功能区,承载产业集聚发展。同时,以融合式思维将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深度耦合,推动“好房子”示范项目落地昌平,谋划南口、马池口科学小镇,让生产单元植入城市毛细血管,推动产业园区升级为产业社区。另一方面,聚焦建设“轨道上的城市”,实施“轨道+产业+生活”立体开发模式,规划20个轨道微中心,引导指标、资源、人口向轨道站点周边集聚,优先沿轨道供应土地,梯次布局商业、办公、住宅等业态,提高职住平衡水平和城市品质,形成“站城融合+科技赋能”的轨道微中心活力圈。
二是突出激活产业、赓续文脉,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做到提质升级。本次会议首次把“城市更新”纳入城市工作总要求,明确提出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这意味着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知所从来、面向未来中提质改造当下的城市。昌平拥有2000多年的建置史,永安古城作为昌平老城区的前身,距今500多年,大多古建筑已消散于市井之中。在城市更新中,我们紧扣“永安坊”这一历史主线,对城隍庙、文庙、古城墙等历史文化节点进行复现,既提升了现代城市功能,又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还以“城市更新+科技创新”推动工业遗存焕新升级,实施了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国际医疗器械城等项目,坚持“留、改、拆”并举,统筹更新、织补与重塑,既通过精准拆除延续了工业遗存肌理,又适度改造植入现代元素,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实现校产、校景、校城的融合共生,推动工业遗存从“暖暖的过去”迈向“闪闪的未来”。
三是突出共建共治、绿色发展,在深化城市治理中筑造美好生活。这次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为了解决超大城市治理痛点,我们编制全市首个城市更新存量街区控规,制定实施两轮回天行动计划,高效织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昔日“睡城”蝶变为宜居活力之城。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推动从“治大城市病”向“谋高质量发展”转变,打造超大社区现代化治理样板。同时,我区聚焦北中轴延长线花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增造林绿化2.5万亩,建成公园49个,形成9个万亩以上森林组团,规划了“一带、两脉、三环、多廊道”的千里绿道体系,串联起昌平的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乡村与城市,描绘未来城市、田园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有机融合的和谐画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面向“十五五”,昌平区将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四区”建设目标,以首善标准做好城市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向新、城市焕新、机制革新,加快建设科教引领、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贡献昌平力量。
原标题: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刘晓东:加快建设科教引领宜业宜居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版面欣赏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 第 03 版)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釆访整理
编辑:越玥、张阿嫱、何玲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