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两山”理念二十载,驱动城乡绿色跃迁

2025年08月18日 21:31:01 来源:“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彼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许多城市和乡村如同安吉一样,陷入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共性困境。这20年不仅是生态修复的20年,更是发展逻辑重构、城乡价值重塑的20年。

走过二十载春秋,穹顶常澄如洗,碧波复映天光,草木蔓发间,山河底色愈发明亮。“两山”理念在经济转型、生活变迁中深植根基,正以生生不息的力量引领中国城市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图片

8月13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古镇船来人往,游客坐船观景,享受水乡风光。人民图片

碧水蓝天润“两山”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天空被洗得澄澈如镜。北京白领姜恺站在窗前,望着远处中央电视塔清晰的轮廓,不禁想起初来北京时的光景:“一遇雾霾,那座高塔便‘隐身’在灰蒙蒙的雾气里,整座城市像被裹进厚厚的纱幔。”

这些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有目共睹。“朋友圈里‘北京蓝’的刷屏画面越来越多。”姜恺笑着说。

不止北京,我国空气质量已实现连续多年改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升温。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如今,空气质量改善显著,蓝天白云愈发常见,映照出我国在生态治理领域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斐然成果。

空气质量向好的同时,水环境与土壤污染治理亦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较2016年河长制实施前提升了22.6个百分点,曾经困扰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江、黄河流域水质持续改善,一条条清水绿岸重现生机;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

在重庆市梁平区,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1800亩的双桂湖倚巍峨梁山、映绵延竹海。作为重庆市最大的城中湖,这里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谁曾想到,双桂湖的前身是一座建成于1951年的水库,曾因为污染沦为“黑臭湖”。

近年来,梁平区对双桂湖展开整治行动,以“严格保护、自然修复”为主导原则,确定方案——保留双桂湖周边林盘群落,保护自然岸线;保留湖泊水陆交替空间带、山地自然地貌,再现田园风光;保护野生动植物,划定生态保育区,营建动物自然栖息地和鸟类迁徙通道。

绿意蔓延处,生灵渐次归巢。“水清了,鸟儿多了,这一湖清水让日子更惬意。”观鸟爱好者杨先生每逢休息日便扛着相机来此蹲点,话语里满是喜悦。

双桂湖湿地公园的盎然生机,正是全国湿地保护的生动注脚。近20年来,我国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4000多个,修复湿地110多万公顷,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2200多处,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18.21%提升至2024年的24.02%,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绿色版图不断扩展。

这样的生态画卷背后,是政策为笔、资金为墨的深情擘画——2013年到2023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从2015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57亿元,基本翻了一番;另外,中央财政还积极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天然林资源管护,将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到目前的每年每亩10元,将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到目前每年每亩16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点面结合、标本兼治,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正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态民生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表示。

创新实践富“两山”

这是韩先生第二次踏上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土地,距上一次来访已时隔近30年。当年的环境状况仍清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烟囱林立、黑烟四起,穿白色衣服出门不到半小时就黑了。”

如今的景德镇气象一新。近年来,这座“千年瓷都”持续发力:一方面铁腕治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严打固废污染,攻坚大气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守护林海苍翠;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蝶变,陶瓷等主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让传统技艺与生态保护协同共生,共同绘就生态瓷都的崭新画卷。

生态颜值的提升更催生出生态旅游的繁荣,高伶·中国村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在此既能触摸陶瓷文化的千年脉络,又能尽情畅享绿水青山的惬意悠然。

景德镇的转型实践,正是众多城市在产业升级、污染治理与生态优先发展道路上的生动注脚。

这种以生态账算经济账的发展逻辑,不仅体现在工业和旅游业,更在农业领域结出丰硕果实。

“章古台,风沙大,一碗米里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这句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当地曾饱受风沙肆虐的艰辛过往。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彰武人接续奋斗、治沙造林,让这里成为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更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治沙和致富要同步推进。”当地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已成为指引发展的行动纲领。

今年4月,章古台林场的沙棘林种植项目正式开工。“沙棘被誉为‘生命之王’,生长迅速且耐极端环境,是改善生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优良树种。”彰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书魁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当地已与辽宁东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2025年至2027年种植1万亩沙棘林,建设沙棘初加工基地。

该公司董事长孔东宁给记者算了笔明白账:沙棘盛果期亩产可达700公斤,托底价格每公斤3元,每亩收益超2000元;按当前采收成本0.5元/公斤计算,仅采收环节就能为周边农户带来每亩350元的劳务收入。

这种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更在新兴产业赛道上持续放大——

绿色能源发展迅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一番。

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建设持续取得新进展。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绿色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张占斌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既遵循生态保护的一般规律,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种探索本质上是对不同区域生态生产力的科学激活。

绿色生活兴“两山”

走过20年,“两山”理念早已走出政策文本,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选择。

在北京市民李女士的“个人碳账本”里,记录着她践行绿色生活的“关键小事”: 点外卖时,选择“无需餐具”,减碳45.72克;给新能源汽车充1度电,减碳460克;骑车出行共26.7公里,共减碳1.3千克……

“这不仅是我的‘碳资产’,更是我为‘双碳’目标贡献的一份力量。”李女士所用的个人碳账本,指的是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其是践行碳普惠制度的有益实践。

记者了解到,碳普惠是一种创新机制,对个人、家庭、社区及小微企业(机构)的自愿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

截至目前,各地积极推进碳普惠机制建设,成绩斐然——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打造特色数字碳普惠平台,将居民低碳行为量化为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抵扣消费等;山东形成“省级统筹+地市创新”格局,济南、青岛等地建成市级平台;全国参与人数持续攀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正加速向“绿色资产”转变 。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山”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把握,协同推进,包括“三个转化”:即自然生态化的初始转化、生态经济化的再次转化、经济绿色化的升级转化。这三次转化既有各自针对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形成了“两山”转化的路径循环链和闭合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更关乎民族未来。现如今,“两山”理念在中小学的生态启蒙与高等教育的专业培育中层层递进,让生态文明环保理念融入校园肌理,形成代际传承的生态文明素养。

走进湖州师范学院,校园内绿树成荫、湖泊清澈,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互交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校园。

8月11日,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在湖州师范学院举行。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两山”理念在新时代的实践与发展。

“学校将‘两山’理念深度融入教学与实践中,开设了一系列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湖州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率先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专业课程与《“两山”理念面对面》通识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绿色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模式。与此同时,不少实践课程更是直接将课堂搬到了安吉的乡村,让学生在环境变迁的鲜活案例中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版面欣赏

图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8日 第 02 版)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编辑:越玥、张阿嫱、何玲

责任编辑:乔妙妙
  • 环境保护
  • 时政
  • 生态文明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