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频道稿件中心

陕西“科创天团”破局铝产业链瓶颈 铸就高端制造新“铝”程

2025年08月19日 21:23:50

在陕西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中试车间,一块亮银色的铝合金扁锭成功下线,现场掌声雷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科创天团”见证了这个凝结三年心血的时刻——这块即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铝材,标志着他们的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

图片1.png

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车间。

突围:从生存危机到高端转型

面对2024年以来传统电解铝行业市场饱和、中高端领域用铝需求激增的局面,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在公司2025年年中会上发出警示:“洞悉国家产业政策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战略布局,对标行业先进,转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推动高端铝产业向‘新’提‘质’,让传统产业焕发新芽!”

突围的种子,早在2022年便已埋下。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科创天团”瞄准铝基新材料技术领域,立志实现高端铝合金的国产化替代。“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研发中心负责人曾毅的话语掷地有声。

团队潜心钻研,成果斐然: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铝合金粉末,显著提升了增材制造产品的可靠性与性能;开发的铝合金扁锭、高强高耐蚀铝合金等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材料传统材料“强度”与“耐蚀”难以两全的行业痛点。

2024年12月18日凌晨三点,连续鏖战20小时后,当第一块合格的高端铝合金扁铸锭成功下线,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标志着中国高端铝合金材料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

图片2.png

铝合金机械加工样件。

攻坚:破解痛点,从跟跑到领跑

创新,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翻开榆林新材料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创新账本”:研发投入同比翻倍,新增核心专利30项,37个科研项目齐头并进。“研发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该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曹东峰指着生产线上的应用成果说。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制胜关键。西北工业大学陈忠伟教授与曾毅领衔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将高校前沿理论在企业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在榆林新材料集团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目前,该公司已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深度合作,与陕西美鑫、西安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省级轻合金新材料研究中心,6个重点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研发的高性能7系铝合金,关键指标取得重大突破。”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基地负责人刘肖成自豪地介绍。

创新的光芒,不仅照亮高端制造,更刺破了环保困局。针对阳极炭渣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脱碳率低、能耗高、工艺繁复等“三高”难以规模化难题,曾毅牵头联合朱宝荣、孙博康组建攻坚小组,与郑州大学协同攻关。

历经三个月鏖战,68次技术会议、126版方案打磨、58次样品检测的严谨求索,团队最终研发出新型脱碳试剂,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了低能耗、无污染、深度脱碳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每处理1吨碳渣可新增产值6000余元,为行业开辟了绿色发展新路径。

图片3.png

铸造铝合金棒。

密码:“四链融合”驱动产业升级

晨曦微露,该“科创天团”新研制的铝粉带着更胜往昔的强韧性能,在 3D 打印激光束的精准 “编织” 下,正一粒粒凝聚成精密的航空部件。

“传帮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创新基因的接力传递。”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虎明表示,通过“四支队伍”“师徒结对”活动,促使老师傅的“火眼金睛”与青年员工的“最强大脑”深度碰撞、融合,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办公室的墙上,“四链融合”作战图清晰勾勒出发展路径:人才链上,老师傅与209名技术骨干组成“梦之队”;创新链上,与6所顶尖高校紧密合作,攻克核心难题;产业链上,高端产品直供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资金链上,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速超50%。

“我们不做简单加法,而是追求乘法效应。”杨国平说,让人才、创新、产业、资金四链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

这群“金属魔术师”的故事,正是陕西培育千亿元级铝镁产业集群的生动缩影。当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如齿轮般精密咬合、高效运转,榆林新材料集团正以“四链融合”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跃升写下有力的注脚。

从“一张白纸”到宏伟蓝图,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成功走出了一条“用煤发电、用电炼铝、做强铝精深加工”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的华丽转身。(张英杰)

责任编辑:王祥宇
  • 新材料
  • 铝合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