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书香虹口”绽放2025上海书展:文商旅联动激活城市阅读新生态

2025年08月22日 22:38:30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王迪

在近期举办的2025上海书展期间,上海市虹口区以“书香虹口·悦读生活”为主题,通过117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阅读活动,串联起文旅商体展多元场景,为市民和国内外嘉宾呈现了一场全民阅读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盛宴。

作为本届上海书展的重要分会场,虹口区不仅以国际文学周主论坛、“诗歌之夜”等高端活动搭建中外文学对话平台,吸引全球知名作家共赴“文学之约”,更通过VR艺术展、黑胶体验、社区读书会等创新形式,让阅读走出传统空间,融入菜市场、咖啡馆、历史街区等城市肌理,打造“场景无界”的全民阅读新生态。

从“上海国际文学周”的成功举办到“中学生走进人大”的民主实践教育,虹口区以文化为纽带,将历史文脉、国际视野与当代生活创新联结,既激活了巴金图书馆、白玉兰观景台等文化地标的活力,也通过“阅读+”模式赋能商业与旅游发展,展现了其作为“文化三地”的独特魅力,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虹口样本”。

国际视野碰撞本土文化:文学周点亮虹口“文化三地”

“荷马史诗所表现的生活,距离今天,将近三千年。《诗经》各篇的创作,与我们相隔,也在三千年上下……”在中国作家孙颙《古典不古》的演讲中,第十二届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主论坛在虹口区拉开帷幕。

作为上海书展唯一的国际文学交流项目,上海国际文学周已连续六届落地虹口。本届主论坛以“流变与转化中的古典”为主题,汇聚30余位中外作家、学者,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虹口这片文化沃土,一直是中外文明交融的重要窗口,曾是鲁迅、茅盾等文学巨匠的聚集地,左翼作家联盟在此开展活动,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这里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北外滩汇山码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在这里送别赴法学子;爱因斯坦、罗素、萧伯纳等科学文化名人也是从北外滩登陆中国;二战期间,北外滩的提篮桥地区曾接纳了从欧洲远道而来近2万名犹太难民……这段厚重的历史,为今日虹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根基。

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更直观地了解虹口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风貌,虹口区特别在文学周开幕前设计了“文化半日游”活动。气势恢宏的外滩建筑群、刚劲挺拔的外白渡桥、庄重典雅的中国证券博物馆……坐上观光大巴,窗外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抵达的乍浦路历史风貌街是电影《酱园弄》的拍摄地,记者看到,在电影里多次出现的白色仿古电车静静停驻,旁边是弧形拱券造型的胜利电影院。“这座近百年历史的电影院经过翻新改造至今仍在营业,每天都有热门电影上映,非常适合年轻人组团来观看。”乍浦路历史风貌街相关负责人说。

image.png

在虹口区的白玉兰观景台,城市美景尽收眼底。

在随后到达的以作家巴金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里,不仅可以欣赏巴金《家》《春》《秋》等经典作品的手稿,还通过透过历史照片、书信、日记等实物,了解巴金从青年时期到晚年的人生轨迹。来自瑞典的作家帕特里克·斯文松在参观时不禁感叹:“通过1:1还原巴金书房,再现作家俭朴的生活,我深受感动。”更令人震撼的是,站在320米高的浦西第一高楼全开放露天平台——白玉兰观景台上向四周眺望,魔都高楼与黄浦江景尽收眼底,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一览无余。

从巴金图书馆的文学沉淀到白玉兰观景台的现代震撼,虹口的文化魅力在时空交错中愈发鲜明。而不久后举办的“诗歌之夜”活动则让这份魅力在科技与诗意的碰撞中绽放出新的光彩。除了精彩的诗歌朗诵之外,本届诗歌之夜还在会场的中庭空间,以呼应主题的“古典的生成与更新是一条绵亘至今的灿烂星河”为灵感,策划诗歌游园会与沉浸式AI视频体验活动。嘉宾与市民或流连于诗歌游园会回味经典,或在交流中分享感悟、欣赏苏州河美景,在科技营造的诗意氛围中感受经典跨越时空的力量。

文商旅深度融合:“阅读+”场景激活城市烟火气

从国际视野的文学盛宴,到市井生活的书香浸润,虹口的文化魅力正在多维度绽放。不久前第三届虹口书会在虹口知名商圈瑞虹天地太阳宫启幕,推出“啡”常阅读、“影”响阅读、“购”享阅读、“游”读虹口四大计划,构建跨界融合的阅读生态。

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坚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作为落户虹口的文化央企,举办虹口书会既是公司响应打造“书香虹口”的号召,更是源于虹口作为“文化三地”深厚底蕴的魅力指引。“本届书会通过40家展商与瑞虹天地太阳宫商户间的联动,以‘读书新生活’为主线构建‘阅读+’融合场景,依托太阳宫的大客流,配以知名作家马伯庸先生的主题分享会、自然博物馆‘恐龙主题科普阅读’、‘雄狮少年电影原声黑胶视听’等特色活动,使不同年龄、爱好的市民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打开方式。”吴坚说。

此外,虹口书会以“阅读+”咖啡、影视、城市漫步的各种场景构建,让咖啡成为移动的书展符号,让电影成为阅读延伸的空间,让购书成为阅读与生活的纽带,让漫步成为“阅读+”城市文化的载体,生动诠释了“读书新生活”理念,实现阅读场景多元化升级、阅读服务精准化投放,阅读品牌影响力精彩呈现,让上海市民在参与中感受中外优质文化魅力,使公共文化服务走进日常生活,融入城市肌理。

image.png

马伯庸在虹口书会现场,分享《长安的荔枝》的创作故事。

活动现场,作家马伯庸分享了《长安的荔枝》创作故事,他建议年轻的作家不用总待在书斋里查文献,可以多出去走走。“像虹口这样的地方,将这里的大街小巷走透,自然会有大量的素材等着去创作。”马伯庸同时盛赞:“虹口在文化建设上的潜力深不可测,这里的故事,永远讲不完。”

从青少年到全民:阅读实践赋能城市精神成长

当书香浸润的市井生活为城市注入文化活力,虹口区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深远意义的实践——让阅读的力量滋养未来的建设者。面向青少年的人大制度主题实践学材《探寻人大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导引》的推出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副主任李文青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虹口是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实验区,依托“文化三地”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文化引领学校大思政课工作”的区域特色。该书立足青少年认知特点,系统梳理人大制度发展脉络,整合模拟监督、调研等实践案例,为青少年提供“可触摸”的民主启蒙教材。“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人大制度,我们专门邀请骨干思政教师组建了写作团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中学人大制度教育越办越好,同时借助上海书展的巨大影响力,让这本书能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李文青说。

参与编写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王元秋对记者表示:“书中每个案例都源自学生模拟人大的真实经历,我们反复打磨,确保理论性与实操性统一。这本书不仅是学生的教科书,也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框架,让我们更有底气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学生赵伊陶分享感悟:“书本与实践的结合,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条文变成可感知的现实,使我们从知识接受者成长为民主实践参与者。”

image.png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全国首家期刊主题书店——大隐书局·和平公园刊茶社外部景观。虹口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另外,虹口全区6家特色书店入选书展实体书店分会场,如大隐书局·和平公园刊茶社以阅读为主线,将“和平八景”融入茶饮,让读者可以在书香氤氲、花团锦簇、波光水影中感受阅读之趣和生活之味。

据悉,虹口区推出的系列阅读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多领域,涵盖展览、讲座、读书会、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市民带来全方位的阅读盛宴,彰显虹口“让书香溢满全城”的文化追求,也为上海书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文学
  • 上海书展
  • 上海
  • 读书
  • 文化
  • 作家
  • 马伯庸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