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频道稿件中心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文化馆调研行:探寻共同路径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2025年08月22日 21:39:36

近日,在共青团榆林市委的支持下,宁夏大学 “聚焦乡村振兴 勇当青年先锋” 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同济大学团队联合走进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文化馆,通过座谈交流、展馆参观、技艺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探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实践团成员与佳县文化馆高馆长围绕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了专题交流。高馆长详细介绍了佳县非遗 “家底”——现有的 78 项非遗名录,其中国家级 1 项、省级 5 项、市级 10 项、县级 32 项,另有 30 项未列入县级名录。

图片5.png

谈及传承困境,高馆长坦言,部分非遗项目已消失或停滞,国家级传承人相继离世,现存 99 名传承人中省级仅 4 人;唢呐、手工挂面等技艺因年轻人参与度低,面临传承断层风险;8 个传习所虽正常运营,但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目前,政府通过传承人进校园年补助 1 万余元、组织展览推广等方式助力保护,并将带徒情况纳入传承人考核体系。实践团成员就非遗年轻化传播、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与高馆长深入探讨。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文化馆各展馆,系统了解了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脉络与发展现状。枣木雕刻展台前,依托千年枣园修剪木料制作的文创产品种类丰富;面塑展区内,以糯米面团捏制的人物动物造型鲜活;剪纸展柜中,用红色宣纸剪裁的图案纹样灵动精巧,从吉祥符号到生活场景各具深意,既留存着传统美学又传递着文化密码。

图片6.png

实践团成员还参与了剪纸技艺体验活动。在老手艺人的指导下,大家围坐于剪纸案前,学习创作传统 “打枣图”,亲手感受剪纸技艺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指尖智慧。从起稿到裁剪,成员们在实践中体会非遗传承的不易,也加深了对传统技艺的理解。

图片7.png

此次探访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佳县在非遗保护中的探索与挑战,正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唯有持续吸引青年力量参与,推动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文化动力。(来源:“青青佳县”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祥宇
  • 文化
  • 艺术
  • 手工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