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中,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聚焦节能降耗目标,落实“严、细、准、快”的能源管理要求,通过“精准、精细、精确”的工作方法,从时间、空间、协同等维度发力,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精准启停:给设备运转“掐准表”
清晨的制丝车间里,设备预热与工艺准备工作同步开展。DCC操作工紧盯屏幕上的实时数据,“现在设备预热和工艺准备同步做,温度一到就能开工,再也不用让设备空等着浪费电了。”车间通过推行设备预热与工艺准备深度结合、各工段停机节奏协同配合的“精准启停”策略,使生产流程从“离散控制”逐步向“系统协同”转变。
图为操作工检查设备预热温度 史庭婧 摄
精细分区:为照明能耗“设好限”
走进车间可以看到,不同区域的照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生产核心区域保持充足照明,仓储通道照明强度适中,无人作业的备料区域则采用节能照明模式。“我们把车间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明确责任人,停工后及时关灯。” 车间兼职能源管理员介绍,“现在按区域按需开关,每月耗电量明显下降。”通过摸排各区域能耗特点和功能需求,制定针对性照明方案,实现了“按需供光”,在降低照明能耗的同时,也提升了管理效率。
图为班组管理人员统计照明能耗 史庭婧 摄
精确沟通:让协同节能“踩对点”
“加料筒计划停机维修两小时!” 生产班组微信群里的消息刚弹出,上下游工段的操作工便迅速关停了关联设备,并同步下调了对应区域的能源供给。为破解以往生产与能源供应“不同步”的难题,车间构建“双轨沟通机制”,纵向依托即时通讯平台实现生产班组与动力车间的秒级响应,横向在班组内部推行“停机预警制”,这套联动体系有效减少空转能耗与物料损耗,让“协同节能”从纸面方案变成了看得见的效益。
图为长时间维修时操作工关闭关联设备 史庭婧 摄
从设备运转的精准协同,到灯光明暗的细致调控,再到部门联动的高效顺畅,常德卷烟厂用“绣花功夫”将节能降耗融入生产肌理,为企业绿色转型贡献了有力实践。(刘雅琼 史庭婧)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