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砥砺“一寸赤心惟报国”的忠诚品格。抗战时期,赵一曼受尽酷刑,决不吐露机密;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子弹耗尽后纵身跃下悬崖;八位女战士为掩护部队转移,弹尽援绝后毅然投身滚滚江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誓言,用血肉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忠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今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的“必修课”“常修课”,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将“许党报国”作为至高追求,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小我”与“大我”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淬炼“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在敌人和压力面前绝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抗战时期,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先辈们在炮火硝烟中冲锋陷阵,哪怕以生命为代价也要坚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始终做“疾风劲草”“烈火真金”。抗日将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以身殉国的壮举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主动扛起时代重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全力以赴投入每一项工作中;同时要提高自身本领,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才能为“强国之约”贡献智慧和力量。
激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砥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抗日战场上,淞沪会战,数十万将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的堡垒,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平型关伏击战,八路军与日军浴血死拼,取得首战胜利;台儿庄战役,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取得正面战场大捷……中国军民以“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决绝和勇毅,投身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执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业绩。
坚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砥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决心。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重压之下,中国共产党人以必胜信念和卓绝智慧,带领中国军民顽强抗战,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战略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实现化劣为优、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深刻认识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坚定“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心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失败面前不退缩;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委组织部刘凯鹏)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