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塞雁南栖十八载,烟田织就巾帼诗

2025年08月28日 23:24:55 来源:中国城市网

夜已深沉,蝉鸣撕开黏稠的闷热,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磨石村的烤房群在墨色里泛着暖黄的光,一个身影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穿行在烤房间——这是她今夜巡查的第三个烤房群,十八年如一日,她用青春诠释着“扎根基层,服务烟农”的初心。她,就是邵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隆回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高级烟叶技术员李素芸。

从黄河岸边到湖湘烟田:异乡变故乡

image.png

(李素芸指导烟农打顶抹荪)

2008年,25岁的李素芸攥着一张绿皮火车票,如同一只勇敢的飞雁,告别了黄河水滋养的家乡,跨越1400公里,降落在湘西南的烟田深处。“我的家乡不是烟叶种植区域,第一次看到隆回的烟田时,漫山遍野的烟叶在风中摇曳,就像一对对带着希望的翅膀。”回忆起初到隆回的场景,她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然而,现实远比她想象中要艰难。李素芸负责的隆回县滩头片区,烟农分散在20多个偏远山村,头个月跟着老技术员下乡,她的布鞋就磨穿了底。比起路途的远,更难的是“听”,烟农的隆回方言像密码一样,给她这位异乡人带来隔行如隔山的挑战。白天,她跟着老师傅学习烟叶生产知识,听不懂隆回方言,就拿手机录下烟农的话,晚上在宿舍逐句翻译:“落雨”是“下雨”,“炮斤肥”的意思是“十斤肥”,密密麻麻的笔记爬满了整本笔记本。

如今,她不仅能熟练地用当地方言和烟农交流,还能深入浅出地为烟农讲解烟叶生产技术要点,从最初的“听不懂”到如今的“心相通”,她用心用情架起了服务烟农的连心桥。

屡拒红包的坚守:清风伴金叶共生长

image.png

(李素芸志愿服务笑脸图)

“李妹,这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今年多亏你三天两头往我田里跑!”收购结束后,烟农陈大叔揣着红包找到李素芸,他当年种植的60亩烟田因为采用了技术员大力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收入比往年多了4万余元。李素芸笑着推开道:“陈叔,您的烟今年好我们都高兴,明年能有更多的人接受新方法新技术,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这样的场景,在她18年的工作里屡次碰到。有烟农提着土鸡蛋送到烟站,她实在推不过,转身就把钱塞进对方口袋;收购时有人想“走后门”,她脸一板:“烟叶论品质,歪门邪道的事,党员干不来。” 2022年,她被评为全市系统“清廉典型人物”。面对荣誉,她只说:“我是技术员,更是党员。烟农把我当自家人,这份信任,比金子沉。”

清风拂过烟田,那些拒绝的红包、付过的鸡蛋钱,成了她与烟农之间最干净的约定。

一本翻烂的手记:传薪火守初心

image.png

(李素芸在烤房指导烘烤)

李素芸的办公桌上,一本翻卷了边的笔记本记着18年的“烟田经”,字迹娟秀却带着泥土的温度。她把这本笔记本当成教材,手把手教新进大学生。00后烟叶技术员熊佳诚刚参加工作时,不知道烟叶什么时候该采收,李素芸就带着他在田里蹲了半个月,教他看叶片颜色、摸叶片厚度:“你看这片中部叶,叶面已经是浅黄色,摸起来部分茸毛脱落,主脉、侧脉变白,叶尖和叶缘都已经下垂,这时候就可以采摘了。”

在李素芸的悉心指导下,熊佳诚业务本领快速增长,如今已能独立负责三个村的技术指导,成了烟农口中的“小熊师傅”。

而李素芸的“传帮带”不止于此,她牵头编写的《邵阳市烤烟标准化体系》,让烟农按图索骥就能种出好烟;主持的“移栽密度对烟叶产质量影响”研究,带动20多个村烟农年均增收超3000元;以第一作者在《作物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带领“隆烟攻坚QC小组”连续4年获得市级奖项,破解多项生产难题;2024年全市烟叶评级大赛一等奖、2025年全省栽培技能比武个人第六……

如今,李素芸仍在烟田里奔波。春播时查看苗床,盛夏里指导烘烤,秋收后琢磨新技术,皮肤晒黑了,笑声却比当年更爽朗。她说:“我愿做一株抗病的烟苗,深深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在隆回的万亩烟田里,每片烟叶都记得她的足迹。那是一个基层党员的坚守,一个女性奋斗者的成长,更是无数扎根乡村的奋斗者的缩影——他们把青春种进泥土,让希望随着“金叶子”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结出更饱满的果实。

责任编辑:韩利
  • 三农
  • 隆回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