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广袤田野间,烟叶采烤的农忙盛景正火热上演,辖区内一座座高效运转的电烤房,在错落的乡村景致中格外显眼,成为秋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为让烤出的烟叶既能色泽金黄、质地柔软,更能芳香四溢,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迅速行动,将“三策香决”化为关键密钥,以实际行动为烟叶的品质保驾护航。
掐准“熟度密码”:田间采收破解“香气基因”
“大家看,这片下部叶,叶片以绿为主,稍显褪绿,呈现绿黄色,主脉变白发亮一半以上,这就是成熟的标志。”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张家烟站技术员苗万虎站在烟田里,手指着身旁的一株烟,正向围在身边的烟农讲解着。“采收时机太重要了,同样的烟叶,采得好,后面烘烤就轻松多了。”烟农老张在一旁点头附和。他回忆起去年,因为采收时没掐准时机,地里的烟叶熟过了头,到了烘烤环节,好多烟叶都变黄过度,烤后烟叶薄得像层纸,还出现了不少发黑发糟的叶片,心疼得他直跺脚。
好烟叶如何烤出好品质?成熟度是保证烤后烟叶质量的重中之重,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利用微信、集中会议、入户宣传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烟农熟练掌握正常发育烟株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特征,还使其能够清晰辨识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烟叶的成熟表现,同时让他们对干旱、阴雨等特殊天气下的烟叶采收要点了然于胸。
掌控“温湿火候”:应变烘烤激活“烟叶香韵”
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杜关烟站的烤房群里,技术员朱斌斌注视着烤房自控仪上的烘烤曲线,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干球温度马上就要从40℃升向42℃,可这叶片虽说已基本全黄,却还没失水发软。再这样下去,这炕烟准得烤坏。”他话音刚落,便立即拨通烟农薛大叔的电话,并叮嘱:“赶紧降低湿球温度,等烟叶失水到位了,再考虑把干球温度升到42℃。”接到电话的老薛不敢耽搁,一路小跑赶到烤房,按照朱斌斌的指导进行操作。事后他心有余悸地说:“多亏了小朱及时提醒,要是这烟真出了岔子,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在卢氏县辖区的各个烟站,职工前往烤房协助烟农烤烟是常见景象,而这一幕也折射出烟农在烤烟时烘烤工艺设置不够灵活的问题,往往导致烟叶变黄与失水不匹配、烘烤时间过长等情况发生。为此,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结合辖区烟叶关键烘烤节点,专门组织人员定期向烟农传授应变烘烤技术,通过预设烘烤工艺,并将整个烘烤流程按阶段拆解,详细阐述各温度点的烘烤目的及对应的烟叶特征,帮助烟农正确认识干、湿球温度的作用,引导其摆脱仅凭经验烘烤的模式,进而切实提升应变烘烤水平。
图为辖区技术员帮助烟农总结烤后经验。
调好“风场旋钮”:精准控风锁住“烟叶醇香”
在密集烘烤过程中,风不仅是热量的传递工具,而且是烟叶排出水分的运载工具,控制适宜的风量对烟叶烘烤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烤房的风机功率具备显著优势,能高效排出烤房内的水分,有效降低烘烤风险。电烤房的智能化着实让烟农省了不少心,但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装烟量过大、待烟叶集中变黄才进行大排湿等不当做法,导致风机不得不全程保持高速运转,而这也是烤后烟叶香气受损的原因之一。”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卢氏县分公司烟叶生产收购服务部副主任霍正威说道。要让烟叶烤香,不仅要严格控制装烟密度,还要指导烟农在娴熟运用应变烘烤技术的前提下,能够根据烤房内烟叶状态灵活调节风机运转的档位,通过二者的精准匹配,最终实现烟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夕阳的余晖洒在卢氏县的田野与烤房上,“三策香决”正在帮助烟农突破烤黄、烤软的局限,朝着烤香的目标扎实前行。这股子香气,既藏着种烟的门道,也酿着烟农对丰收的满满期待。往后循着这些法子走,烟叶的香会更浓,烟农脸上的笑容,也定会更甜。(李昱霖)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