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石河“桃”金记》创作侧记:双局携手筑影像 同心书写振兴篇

2025年08月29日 22:06:06

盛夏的皖南群山,风裹着桃香漫过石河村的青瓦,布射河畔的桃园里,红透的“石河香蜜”压弯枝头,果农指尖捏着桃蒂的动作轻巧熟练,物流车的引擎声与游客的笑声交织成画。当这帧真实的丰收场景被镜头定格时,由安徽省芜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创作的微电影《石河“桃”金记》,早已不只是一部影像作品,它是两地烟草人以“驻村帮扶”这条主线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见证,是王志勇与村民们用汗水将“零星桃林”酿成“致富蜜汁”的真实复刻。从剧本构思到剪辑成片的三周里,两地烟草部门始终锚定“真实”与“协作”,既还原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志勇带领村民种桃致富的主线,也将帮扶初心与村民信任融入镜头细节,生动呈现基层烟草系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图景。

图片1.png

故事溯源:立足真实经历夯实创作根基

《石河“桃”金记》的创作,始终以真实事件为遵循。影片主角王志勇的原型,正是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石河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创作启动之初,芜湖、黄山两地烟草部门便明确“不虚构情节、不脱离实际”的原则,通过梳理王志勇驻村工作档案、走访村民等方式,挖掘故事核心脉络。

图片2.png

档案显示,石河村曾长期以零散种植茶叶为主,村民收入微薄。2024年王志勇驻村后,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水蜜桃种植,这一关键转折成为影片叙事的核心。为进一步提升故事真实性,创作团队从当地乡村振兴实际成果中提取关键信息作为补充:王志勇推动水蜜桃种植期间,曾邀请浙皖农科院专家开展土壤检测、规划500亩种植基地,影片中“技术指导”相关情节便源于此;“石河香蜜”获评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事实,也通过村民对话“这桃比以前甜,还好卖”自然体现,未刻意展开认证流程,确保叙事聚焦主线。

影片中“陈老伯”的角色,原型为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基层客户经理。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熟悉村民需求与当地农业情况,曾协助王志勇开展走访调研、化解村民疑虑。基于这一真实经历,创作团队摒弃“单纯反对者”的刻板设定,将其塑造为“从观望到支持”的村民代表,如“跟着学习种桃技术”的戏份,既符合人物逻辑,也反映出基层烟草工作人员与村民的紧密联系。

图片3.png

在创作协作层面,两地烟草部门依据实际帮扶分工明确职责:黄山烟草部门依托驻村工作优势,提供王志勇与村民沟通、解决种植难题等“在地细节”;芜湖烟草部门结合自身资源整合经验,为影片需要拍摄的情节提供现实落地参考,确保故事发展符合两地烟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协作模式。

创作落地:高效协同攻坚化解拍摄难题

从剧本确定到剪辑完成,创作周期仅三周。为保障进度,芜湖、黄山两地烟草部门成立联合创作专班,建立“黄山负责现场执行、芜湖统筹拍摄剪辑”的工作机制:每日清晨,黄山烟草部门工作人员带领演员、携带道具前往石河村,协调拍摄场地、对接村民;每晚通过线上会议同步进度,芜湖烟草部门负责当日素材剪辑、镜头调整讨论。

拍摄期间,创作团队面临的首个挑战是天气限制。原计划拍摄的“暴雨应对”场景,因当地持续晴天无法实地取景。团队随即调整方案:室外桃林雨天场景通过后期技术简化处理,室内“村民讨论应对措施”戏份则通过灯光模拟昏暗氛围、在窗户玻璃喷洒水珠营造雨天效果。此时,黄山烟草部门客户经理主动参与拍摄辅助,部分人员客串村民角色,当地老人也到场提供建议:“当年遇到天气问题,我们就是这么凑在一起想办法的”,让场景呈现更具生活实感。

图片4.png

在道具准备方面,创作团队坚持“务实取材”原则:除拍摄“土壤检测”戏份所需的 pH 试纸为提前购置外,其余道具均源于现场取材,贴合实际生产生活场景。如影片中用于水蜜桃运输的顺丰物流车,为当地日常保障农产品外销的正常运力车辆,无需额外调配;拍摄“丰收摘桃”场景时,村民用于采摘的竹篮、防晒的草帽等,均为当地果农日常劳作的必备工具,村民在拍摄中自然使用,并随口指导演员“捏桃蒂要轻,避免损伤果实”,这些细节并非剧本刻意设计,而是乡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让镜头更具烟火气,也传递出村民对驻村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村民的配合。拍摄“村民议事会反对”那场戏时,需要十多位村民当群演。王志勇队长和黄山烟草的客户经理挨家挨户去说,没想到当天下午,村民们早早地就到了村委会,有人还特意换了干净的衣服。一位阿姨说:“王志勇队长帮我们种桃致富,拍他的故事,我们肯定要来。”

细节打磨:聚焦核心主题传递真实情感

剪辑阶段,创作团队始终以平实镜头语言呈现故事,避免刻意煽情。如王志勇对接修路事宜、拓展销售渠道时,镜头中会自然出现整理材料、走访协调的画面,不额外添加旁白解释,通过细节体现协作过程,符合基层工作实际。

对于“农旅融合”这一当地乡村振兴的延伸成果,影片仅以“游客入园摘桃、村民热情接待”等简短镜头呈现,既呼应石河村依托水蜜桃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实际,又不偏离“种桃致富”主线。在展现“石河香蜜”带来的增收效果时,通过“村民清点收入笑容满面”“村头散卖桃子”等生活化场景,替代直白的数据表述,更具感染力与真实感。

创作团队还保留了大量真实互动镜头:王志勇向村民讲解水蜜桃种植方法时,村民或凑近观察,或认真记录;丰收场景中,王志勇和村民一起采摘桃子,畅谈未来的镜头。这些瞬间,既体现村民对王志勇的信任,也展现基层烟草工作人员与村民的深厚情谊,让影片更贴近乡村振兴工作的真实面貌。

创作初心:延续协作精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周的创作过程,对团队而言也是一次“沉浸式”乡村振兴体验。成员们跟随王志勇重走驻村时的土路,倾听村民讲述“种桃带来的生活变化”,见证两地烟草工作人员为呈现真实场景反复调整道具、耐心沟通。这些经历让创作团队深刻认识到,这部微电影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烟草部门与石河村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基层烟草系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

影片完成后,创作团队将成片发送给王志勇及石河村村民。王志勇反馈:“村民们看了都说‘像在拍我们自己’。”这句朴素的评价,成为对创作工作的最高认可,也印证了“立足真实”创作原则的价值。

《石河“桃”金记》虽无华丽的镜头语言,却以平实的叙事、真实的细节,传递出烟草部门协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真诚,展现出村民与驻村工作队携手奋斗的精神风貌。正如石河村的水蜜桃,甜在舌尖,更甜在共同奋斗的岁月里。未来,芜湖、黄山两地烟草部门将继续秉持协作精神,以更多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讲述更多基层发展的鲜活故事。(作者:邢健汪昕)

责任编辑:朱兵
  • 黄山
  • 三农
  • 种植业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