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烟田里,微风拂过,泛黄的烟叶在田野中挥舞着“手臂”,烟农们擦拭着挂满汗珠的脸庞,烤房里散出阵阵浓厚的香味。以晚霞为背景、以田野为舞台、以虫鸟为“演奏家”,一同谱写丰收的乐章。一片片“金叶”,既是丰收的具象,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活力涌动的缩影。
指导烟农加强大田水肥管理,促进烟叶开片,预防早花出现。姚方杰摄。
“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浪潮在烟叶生产领域掀起一场全新的变革,助推产业向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绿色防害” 的技术协同、“数据监控”的智能中枢以及“循环利用” 的资源整合,共同推动着烟叶生产与生态平衡、管理创新、产业增值的巨轮破浪前行。”乐业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汤贵吉说。
绿色防害筑根基,护产护生态
新活力,是“绿色防害”的技术协同,筑牢烟叶生产与生态平衡的坚实根基。放眼望去,田间错落有致的“小黄板标兵”,夜间宛如明亮星辰的“诱捕灯卫士”,它们利用害虫强烈的趋色性、趋光性,有效吸引并捕杀田间活动的有翅蚜虫、斜纹夜蛾、烟青虫等害虫。2025年乐业县局(营销部)安装的太阳能诱捕灯5台,诱蚜黄板1700张,成了伫立在田埂上的“守卫模范”,护住了农户的“金叶子”。
苗棚内安装耀眼可爱的黄纸板。潘振乐摄。
在生物防治领域,挑选了蚜虫的天敌作为“田野战士”。烟蚜茧蜂采用主动出击的“策略”,把卵产到蚜虫体内,待卵孵化后,蚜虫会逐渐僵化死亡,这种具有绿色、高效、无害的特点的防治方式,逐渐成为绿色防治虫害的常用手段。 黄金候说:“以往都是等到虫子出现才开始打药,如今有了烟蚜茧蜂,不仅节约了农药和劳力,烟叶也长得格外好,烟草专家带来的妙招,减轻了我们对蚜虫的顾虑,让我们种烟越来越有信心!”
乐业县局(营销部)坚持“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两条腿走路,飞舞的烟蚜茧蜂拉起“以虫治虫”的捕蚜网,坚守“岗位”的田野卫士建造起防护“堡垒”,一攻一防,堪为实现绿色防害的“良方”。
科学烘烤强品质,提质提效益
新活力,是技术指导的精准赋能,打通烟叶烘烤与效益提升的关键堵点。会议室里寂静无声,田埂上、烤房旁却正聊得热火朝天,技术课堂从冷冰冰的“水泥盒子”搬到了群众的心坎里,迈出了实现科学烘烤的第一步。“烟叶烘烤包括变黄、定色、干筋三阶段转化,不同阶段的温度和湿度都不一样,要时刻关注烟叶烘烤曲线,并根据其变化情况……”烟叶生产办主任刘祥彪正站在烟农围成的“坝坝课堂”中强调着烘烤技巧。
刘祥彪(左)正在烟叶烘烤技术讲解。颜新宁摄。
服务小队时刻在线,提供个性化烘烤指导。为保证烟叶烘烤高效率、高安全、高质量,乐业县局(营销部)专门成立了一支技术指导服务小队,他们轮班值岗,保证技术指导服务热线24小时通畅,以便随时为烟农提供答疑解惑,并积极对接各烤房生物质燃料、烟夹物资,做好定期检查完成烘烤的烟叶工作,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意见。“以前烘烤出现问题只能手忙脚乱地干着急,现在有了烟草部门的服务小队来帮忙,让我们觉得很安心,就像手里攥着一颗定心丸一样。”百坭村百坭屯班龙排对这支小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循环利用拓通道,增绿又增收
新活力,是 “循环利用” 的资源整合,拓宽生态保护与产业增值的共赢路径。近年来,乐业县局(营销部)多维度思考、多渠道探索,积极寻求既能护好绿水青山,又能垒高烟叶“金山”的好办法。资源再利用从烟田循环到烤房,目前已实现包装废弃物100%回收,地膜回收再利用率达80%以上,正在探索生物降解膜推广应用以及推广使用生物质燃烧机180座,农户中药材烘干效率提升200%。
乐业县局(营销部)在田间废弃物回收方面,充分利用废弃烟杆中富含纤维素的生物特性,将其作为制造生物质燃料的原料,转化为烘烤燃料,降低燃烧的碳排放量。回收烟叶采收后田间残留的地膜,通过对接专业的塑料再生企业,将旧地膜经破碎、清洗后用于生产新地膜,实现 “地膜 -回收-再生”的闭环,可降解地膜在烟叶生长周期结束后,完全融入土壤,无残留污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烟叶烘烤期结束,烤房的“热情”仍在持续,乐业县局(营销部)与烟农专业合作社协力推进 “烤房 + 中药材” ,盘活闲置烤房资源,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收。
乐业县局(营销部)将继续把为烟农增收作为重要目标,同时,秉承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拉紧绿色防护、守护生态的“防线”,强化“授人以渔”的技术指导工作,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烟草力量。(刘雨、潘振乐)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