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燃情暑期!体育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民族体育与太极文化 “活” 在基层

2025年09月02日 21:23:45 来源:中国城市网

为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促进传统武术与民族体育融合发展,河北工程大学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以专业体育素养为笔,以实践行动为墨,串联起传统武术与民族体育,让优秀文化在基层土壤中焕发生机。

一、研学筑基,双线吃透文化内核

7 月 3 日,实践团抵达邯郸市广府太极拳传承基地,开启“理论 + 实践”双轨研学,为文化传播打牢根基。

(一)深耕太极文化

基地传承人亲授太极拳“秘籍”,从陈氏、杨氏流派特点,到“棚、捋、挤、按”四法动作要领,再到“以柔克刚、阴阳平衡”的深层文化内涵,队员们边学边记,重点掌握简化太极二十四式,跟着师傅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快速提升。

image.png

(二)解锁民族体育

抛绣球、踢毽子、拉地弓、滚铁环、打陀螺 —— 五项民族体育项目逐一“解锁”。队员们通过先查资料理清渊源:壮族抛绣球源自节庆礼仪,满族踢毽子由军事训练演变而来,朝鲜族拉地弓藏着狩猎印记…… 再走到村民中,现场讲解项目历史、规则、器材规格与文化寓意,让大家读懂每项运动背后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让文化 “玩” 起来

在基地广场,“体育文化双展台” 热闹开张,精准传播传统文化,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

杨氏太极传承人现场演示太极云手、野马分鬃,队员们一旁辅助纠正动作。65 岁的王大爷学会基础动作后笑着说:“跟着大学生学太极,浑身都舒服,这文化得好好传下去!”

image.png

随后开展民族体育闯关赛,青年村民挑战“打陀螺计时”“30 秒踢毽子计数”“双人抛绣球接力”,玩得不亦乐乎;中老年朋友则在滚铁环、打陀螺等怀旧体验活动中重拾童年 ,重温旧时光。

image.png

二、走进生活,全民共品体育风情

7月4日,实践团走出基地,把民族体育 “搬” 到公园、社区。在丛台公园、龙湖公园里,横幅拉起、展板摆开,队员们向散步居民、玩耍孩童讲解抛绣球的寓意和投掷技巧,还组织 “绣球投准”小游戏,吸引大家组队参与;社区活动中心里,滚铁环、打陀螺教学开课,“手把手教技巧、小组比拼促兴趣”,孩子们在玩乐中读懂民族体育的魅力。

三、传回故乡,众人同习太极韵味

暑假期间,体育学子们组成“太极传播小队”,带着在邯郸学到的杨氏太极拳技艺回到家乡 —— 山西晋中、山东青岛、河北秦皇岛、安徽蚌埠、河北沧州等地,把太极文化盛宴送到乡邻身边。

山西晋中广场上,学生张宇帆成了“明星教练”,围拢的市民跟着他练桩功、学拳路,“松肩沉肘,气沉丹田”的指导声不绝于耳;除此之外,体育学院学子的身影还活跃在公园、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各自的家中,他们时而切磋动作,时而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气氛十分热烈。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不仅搭建起了传统武术传播的桥梁,更展现了体育学院青年学子反哺家乡、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传承体育文化薪火,共融太极文化底蕴,让双文化在基层土壤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韩利
  • 体育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
  • 太极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