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您瞧这快递单,准是您闺女寄的养生保健品!”7月10日天刚蒙蒙亮,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白羊山村的快递便民服务点就热闹起来,店主毕永民从层层叠叠的包裹里翻出一个绿色纸盒,笑着递给扒着柜台张望的李婶。李婶慢悠悠戴上老花镜,指尖划过快递单上的字迹,眼角的皱纹都漾着笑意:“这孩子就是心细,不过现在快递能直接送到村里,可比以前省老事了!”
白羊山村的快递便民服务点扎根在村子中心的天天来超市,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店被货架隔成两半,一半摆着烟酒百货,一半码着五颜六色的快递包裹,活像个藏着万千好物的“百宝箱”。自从服务点落地,经营了十年门市的毕永民就多了项新活儿——当快递代收员,每天帮乡亲们收发包裹,一分钱报酬都不要。
“前几年村里人哪懂网购啊,这两年可不一样了,年轻人教着老人用智能手机,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家电家具,都爱在网上瞅。”毕永民擦着货架叹道,“可之前快递最多送到镇上,村里老人腿脚不利索,去镇上取趟件得揣着干粮来回跑,遇上刮风下雨更愁人。”
转机出现在今年7月初。县烟草公司客户经理许宗辉来门市走访,听毕永民念叨想办快递站的心思,当即掏出手机联系邮政所:“这事我来协调!”那几天许宗辉比毕永民还上心,带着他跑工商所办手续,去邮政局对接系统,连货架怎么摆、包裹怎么分类都细细规划。7月9日那天,当第一辆快递车停在门市门口,毕永民激动地给许宗辉发了条超长语音:“成了!真办成了!”
图为毕永民在整理快递。王寒冰摄
“现在邮政、顺丰、中通的件都能到村,早上从县城发车,晌午就能到店。”毕永民指着墙上的送件表,“像张大爷家腿脚不便的,我收了件就骑着小电驴送上门。”正说着,70岁的张小峰拄着拐杖进了店:“永民,俺家娃的尿不湿到了没?”老人的儿子儿媳在浙江打工,以前买东西只能寄到镇快递点,他得骑三轮车用俩小时去取。“现在多好,地址直接写你这,我溜达着就取了。”张小峰接过包裹,掂量着分量乐呵道。
“嘀嘀——”门外传来快递车的鸣笛声,毕永民赶紧迎出去,和快递员一起把成箱的包裹搬进店里。这些贴着航空标签、印着外地地址的包裹,正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大山里的村庄和外面的世界紧紧“缝”在一起。
“你瞅现在店里多热闹!”毕永民指着收银台的流水单,“自打能收快递,每天多来十几拨人,顺带买瓶酒、拿包烟,上个月营业额比以前涨了三成!”他转头往货架上摆刚到的卷烟,“这都得谢许经理,烟草公司是真帮咱商户办实事!”
如今在渑池,像白羊山村这样的快递便民服务点已有87个,都是烟草部门联合邮政系统共建的“客货邮商”示范点。这些藏在乡村里的小店,不仅帮村民代收快递,还能代缴水电费、代订火车票,成了服务乡村的“多面手”。正如客户经理许宗辉在日记中写上的:“让快递进村,让服务落地,咱烟草人就得帮着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寒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