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2025年09月11日 21:34:27 来源:“中国城市报”微信公众号

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日前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煤炭占比每年减少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大大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以上数据,标志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在这场发布会上,“十四五”能源答卷上绿电应用亮点多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新增部分都是通过“风吹”“日晒”得来的;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

“集装箱智慧植物工厂”内,“绿电”植物在精确控制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茁壮成长。

宁夏自然课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供图

积极鼓励

“开绿车、用绿电”

8月24日,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省青岛市启用,它是特来电总部基地的新办公楼。其中,“超阶”指的是除了光伏发电外,大楼通过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实现100%绿电的自给自足。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与传统的屋顶加装光伏项目不同,大楼的零碳方式是在东西南三面都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相当于给大楼披上“发电外套”,能够为大楼提供25%左右的绿色能源,一年减少碳排放近500吨。此外,这种集“光储充放检”为一体的微电网技术,还推广应用于全国千余座充电站上,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

“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我国加强民生用电用油用气供应,居民用能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同时,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

如何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一些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面临压力。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风电利用率为93.4%,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4.3%,较2024年均出现下滑。

杜忠明将新能源消纳比喻成“成长的烦恼”,就好比孩子长身体,长得快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衣服不合身”的问题。他表示,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风电光伏发电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适配能力。

过去,我国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经常“发得出电,却难以输出去”,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是一大难题。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在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相关部门在建设之初就把消纳问题纳入规划。依托国家示范区建设,利用内供外送消纳优势,打造绿电“双循环”,从规划、市场、技术、政策多维度协同发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是目前最成熟、最经济、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8月20日,我国首个获得核准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工程——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预计今后每年该工程可以为湖南输送超过360亿千瓦时电,其中超过一半是清洁电。这条“十四五”期间新修的特高压线路,就像一条“电力高速路”,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生产的绿电只需要0.005秒,就可跨越上千公里,直通湖南。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数字化部主任闫振华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表示,“宁电入湘”工程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条输电通道,更是一条共赢之路,它让西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变成实际收益,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也让中东部用电更绿色。“西电东送”通道的畅捷,为进一步开发我国西部蕴藏量巨大的绿色能源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民营企业为能源转型

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实地参观了民营企业宁夏自然课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集装箱智慧植物工厂”,在箱体内,“绿电”植物在精确控制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茁壮成长。

“这个项目采用高效的生态风光100%消纳,不额外占用耕地,一亩地可以放11个箱体,可搭建三层。利用集装箱农场不挑地理地质的特性,它可以建设在‘沙戈荒’任何地方。”宁夏自然课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梦晨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该项目将生态农业和绿色发电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在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十四五”是能源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五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变革的重要力量。王宏志举例说明,我国绝大多数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有的核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达到了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

提及我国能源投资对于民营经济的带动力,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也表示,民营经济为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能源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年均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5%、年均增长超过15%;规模以上的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今年上半年有10家民营企业参股了5个核电项目,持股比例都达到10%以上,最高的达到20%。”万劲松说。

原标题:“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版面欣赏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 第 07 版)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编辑:任家光(实习)、越玥、张阿嫱、刘蕾

责任编辑:乔妙妙
  •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技术
  • 新能源产业
  • 能源
  • 国家能源局
  • 电力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