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陕煤集团蒲白矿业建庄矿主斜井胶带更换工程现场一片繁忙。随着2500米全新钢丝绳芯输送带的逐步展放与精准硫化,这项历时半月、凝聚两级智慧的“换带攻坚战”正高效有序推进。通过优化方案设计、强化过程管控、创新技术应用,该矿不仅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与后期维护成本,更以“绣花功夫”诠释了现代化矿井精益管理的生动实践。
科学研判,方案优化打基础
主斜井胶带作为矿井煤炭运输的“大动脉”,已连续运行五年,虽未出现重大故障,但矿方始终秉持“预防为主、主动更新”的设备管理理念。今年初,公司联合矿井技术团队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实地勘察、数据测算、寿命评估,最终敲定“整体更换2500米胶带”的升级计划。
“传统方案采用200米一卷的钢丝绳芯输送带,需硫化14个接头,每个接头都是潜在的薄弱点。”项目负责人葛凯介绍,此次更换创新采用“300米规格7卷+200米规格2卷”的组合方式,将总接头数从14个压减至10个,减少硫化接头4个。“少一个接头,就少一处应力集中风险,后期老化、断带隐患也随之降低,还能节省后期维护成本近20万元。”
全程管控,严把“源头质量关”
为确保新胶带“先天优质”,矿方打破“到货验收”的常规模式,提前介入生产环节——安排专职技术人员驻厂跟踪,全程监督胶带加工进度,对每批次产品进行现场抽检。从滚筒摩擦系数测试(验证防滑性能)、酒精喷灯燃烧试验(检测阻燃能力),到单根钢丝绳最大拉断力检测(确保承载强度),每一项关键指标均严格对照《煤矿用钢丝绳芯输送带安全标准》执行,用“数据说话”为胶带质量上了一道“双保险”。
精细施工,风险预控筑牢防线
9月7日,随着首段胶带在主斜井井口缓缓展开,换带工程正式进入“实战阶段”。现场严格按照“分段展带、逐段硫化”的流程推进:提前搭建标准化硫化棚,配备恒温恒湿环境保障硫化质量;安装固定展带架,通过滑轮组与牵引装置配合,实现胶带平稳展放;同步开展全员风险辨识,针对高空作业、机械伤害、电气安全等12类风险制定“一对一”管控措施,确保每一步操作“有章可循、有险可控”。
截至9月9日发稿,已完成展带1700米,硫化带头6个,施工进度较原计划提前2天。“我们每天根据现场实际动态调整展带量,比如9月8日至12日,根据人员状态与设备效率,灵活安排300米、200米的展带任务,既保证效率又避免疲劳作业。”现场跟班队长王政军说道。
创新攻坚,关键节点稳步推进
随着展带接近尾声,后续的“驱动机房改造”“新旧带硫化搭接”“旧带回收”等关键环节成为重中之重。根据计划:
9月13日至15日,将拆除驱动机房二楼卸载处窗户,并在窗下方开设专用进带口,同步安装过带托辊,为新胶带“入场”打通“绿色通道”;在驱动机房北侧布置送带履带机、卷带机,为旧带回收与新带输送提供机械化支撑;安装牵引履带机与电动放带装置,完成新旧带硫化搭接这一“核心工序”——通过精准控制硫化温度、压力与时间,确保接头强度达到原胶带强度的90%以上;进行合头硫化、设备恢复(含机头溜煤槽、2#驱动电机),并启动开机调试,力争早日投入正常运行。
“此次换带工程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更是管理理念的升级。”建庄矿业机电副总经理丁方敏表示,“从方案优化到过程管控,从源头质检到风险预控,我们以‘科技+精细’双轮驱动,既解决了老胶带的安全隐患,更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胶带更换标准化流程,为矿井主运输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部更换任务,届时主斜井胶带将以“零接头短板、全周期可靠”的崭新姿态,继续担当矿井高效生产的“动力动脉”。(葛凯 曹丹)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