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内蒙古杭锦后旗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三北”工程筑牢北方生态屏障

2025年09月12日 18:17:07 来源:中国城市网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境内,64万亩沙区曾是威胁河套平原的“黄龙”。如今,这里绿意渐浓,沙丘止步。近年来,杭锦后旗依托“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创新防沙治沙模式,推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区。

久久为功,沙漠变绿洲

杭锦后旗沙区由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组成,沙丘最高达80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黄河、高速公路、铁路安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1.6万亩,剩余12.4万亩将依托“三北”六期工程完成治理。

2023年,“三北”六期工程启动后,杭锦后旗探索出“全民治、科学治、产业治、长效治”四治融合的新模式,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格局。

同时,依托新能源企业和生态治理公司组成的一体化项目联合体,采取“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治理沙化土地2.72万亩。在杭锦后旗开辟了新能源产业“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沙区变绿洲”融合发展新路径。

275A22AB-B88A-4D91-9928-3587F23D50B5.png光伏生态治理区。

创新模式,治沙又治穷

全民治沙:全国治沙劳模牛二旦、陶发栋等先进典型总结出“撵沙腾地、腾地造林、引沙入林、以林固沙”十六字经验,带动群众自发参与治沙。

科学治沙:通过沿山防沙、节水固沙、以林阻沙、护田挡沙、保湖润沙、增草锁沙、产业治沙等全要素治理,系统修复生态环境。

产业治沙:做大经济林、做优旅游业、做强新能源,以产业化反哺生态治理。2024年,栽植经济林300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1.5万亩,建设中草药试种区,探索沙漠资源化利用。

长效治沙:群众通过以工代赈参与工程建设,2024年雇佣500余人,人均增收1.8万元。经济林承包优先考虑脱贫户、边缘户,实现长期收益。

061E21F4-5968-43BD-A305-2350890C55BC.png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区。

2024年成果丰硕,2025年再启新程

2024年,杭锦后旗完成工程固沙1.8万亩,沙生灌木造林1.82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建设防风防沙林带15公里,试种13种沙漠中草药,与内蒙古林科院共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2025年,治理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完成工程固沙1.8万亩、灌木造林1.82万亩,目前已完成1.2万亩,成活率达95%。创新举措包括:“以路治沙”,修建143公里治沙道路,分割沙漠、阻挡风沙,形成绿色走廊。机械压沙,自主研制手扶式轮盘压砂机,效率是人工的2倍以上。多树种混交,扩大沙木蓼、沙拐枣等耐旱树种种植规模,优化混交比例。加强管护,对2024年苗木进行浇水、病虫害防治和补植补造。以工代赈,组建700人的农民务工组,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劳务报酬。

展望未来,杭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段光硕说道:“杭锦后旗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以水定绿、适地适绿,推行‘工程固沙+灌木造林+经济林+湿地保护+沙漠旅游+农民利益联结+企业带动’模式,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尚瑞琳
  • 治沙
  • 三农
  • 林业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