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一朵香菇撑起“共富伞”

2025年09月15日 14:27:50 来源:中国城市网

九月初,晨雾如轻纱裹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龟洋村的山坳,菇棚内早已热闹非凡。竹筐碰撞声、村民谈笑声,混着菌菇的清甜菌香漫溢山间。菇棚不远处的兴华副食品店早早打开大门开始迎客,货架上除了日用品外,还摆着包装整齐的“龟洋香菇”,这是店主叶兴华的“宝贝”,也是全村人的“致富果”。兴华副食品店从一间普通零售小店蜕变成乡村产业的“中转站”, 店主叶兴华也从一名普通的卷烟零售户变成了村民信赖的致富“领路人”。

山坳谋新篇,乡村小店种出“希望田”

龟洋村地处寿宁县清源镇南部,距离县城约10公里,早些年村路不通,村民日常采买十分不便。2011年,叶兴华拿出积蓄在村里开起了小店。村民有什么农资需求,他负责提前帮忙采买;遇到村里老人行动不便,他便骑着小三轮送货上门;农闲时大伙聚在店里,他还时常帮着调解邻里间的小矛盾。这让叶兴华的名字渐渐和 “靠谱” 画了等号。2021年,村里换届选举,他当选龟洋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开店,只是想着让乡亲们买东西方便些,当上书记就得考虑如何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叶兴华继续说着,“渐渐地我发现咱们这里昼夜温差大,气候湿润,很适合种植菌菇,于是跟村民们商量能不能靠香菇闯出一片天地。”

说干就干,叶兴华带着村干部、村民代表赴外地考察学习,回来后迅速成立寿宁恒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预备建设标准化的菌菇种植基地。在创业初期,村民们心里都没底,担心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于是叶兴华带头入股,随着一茬又一茬的香菇长成,村民们悬着的心逐渐放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

图片 1.png

图为龟洋村菌菇产业基地。陈清国供图

破局解难题,多方助力打通“产销链”

经过精心培育,一批批菌菇如期丰收。看着菌棒上冒出的饱满菇群,村民们难掩喜悦,可新的烦恼很快出现,龟洋村地处偏远,销售渠道窄,眼看着大批菌菇要积压,村民们急得团团转。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为香菇销路犯愁,清国你又总是打趣地说我‘难受香菇’。好在有你这个军师帮我出谋划策,现在我已经不担忧销路了。”叶兴华感激地对寿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陈清国说道。原来为了打开香菇销路,陈清国建议叶兴华能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打通菌菇销售渠道。陈清国组织有经验的客户经理一起进村,“手把手”教村民设计短视频脚本、拍摄剪辑,用朴实语言讲种植故事,帮原本不懂线上销售的村民,慢慢学会独立开直播。同时,陈清国还积极呼吁其他卷烟零售客户加入助农队伍,充分发挥零售门店的宣传作用,主动在各自门店显眼位置开辟“助农专柜”,将新鲜采摘的香菇和加工好的干菇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向周边顾客推介。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龟洋香菇”的好品质。

图片 2.png

图为龟洋村香菇入驻零售客户店铺助农专柜。陈清国供图

产业结硕果,小菇撑起“共富伞”

2024年度,龟洋村成功打造出40亩标准化菌菇种植基地,建起50个食用菌大棚。同时,还配套建成集分拣、冷链、烘干于一体的初加工中心,以及专门的食用菌菌棒生产线厂房。基地年产值达460余万元,参与种植的农户增至32户,人均增收1.6余万元,有效带动集体、村民增收。

如今。叶兴华的小店早已超越“零售”的意义,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纽带。那朵从高山菇棚里长出来的香菇,顺着叶兴华的小店这样的烟草助农渠道,不断撑起龟洋村的“共富伞”,并最终成为闽东小乡村里“小产业带动大振兴”的生动注脚。(周晴晴、陈清国)

责任编辑:尚瑞琳
  • 香菇
  • 三农
  • 农业
  • 种植业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