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频道稿件中心

秦砖汉瓦丝路行:外籍友人的“长安新叙事”

2025年09月15日 21:10:03

从大唐芙蓉园的灯火璀璨中触摸盛唐气韵,在永兴坊的非遗小吃里品味市井鲜活;走进长安书院的书香工坊,亲手拓印感受汉字风骨,驻足泾渭河大桥钢桁梁下,惊叹中国基建技术精度;再到俯身触摸关中古建榫卯结构,看懂传统营造技艺里的东方智慧……对于来自阿联酋、沙特、蒙古三国的9名优秀外籍员工及家属来说,东方文明的厚重底蕴,第一次以如此具象方式,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可共鸣的鲜活体验。

从文化地标到工程现场,从历史遗存到现代建造,他们用脚步丈量着陕西省西安市的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更将陕西建工集团的“硬核实力”与古都长安的“文化温度”,写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长安新叙事”。

跨越山海,与长安对话

秦砖汉瓦,是砌入现代建筑的传统符号,更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用匠心续写的文明基因。而“秦砖汉瓦中国行”,恰以一场穿越千年、与传统对话的文化体验之旅写下序章。

沉浸式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他们仿佛踏入盛唐市井;尽显气象的大唐芙蓉园中,亭台楼阁映着粼粼波光;光影流转的《梦回大唐行》歌舞剧上,古老纹样借数字技术重现千年故事——每一处景致的铺陈、每一幕场景的演绎,都是数字科技与盛唐艺术的奇妙交融。当千年文明以现代语态“活”起来,外籍友人们无不被这份跨越时空的魅力震撼。

图片1.png

“这里的每一处装饰细节、每一栋古建筑,都让我着迷。”谈及此行的文化感悟,来自埃及的迪拜G+19项目部安全经理穆斯塔法难掩赞叹,“更奇妙的是,我能在此清晰感受到埃及与中国两种古老文明的共鸣——同样厚重的历史底蕴,同样对美的极致追求,太动人了。”

“一周的时间太短了!”沙特哈拉德项目部约旦籍施工经理蒙泽尔很是感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却已深深喜欢上它,等回去后,我要继续研读中国历史、西安历史,读懂这座城市的故事。”

至此,他们跨越山海,与古都长安展开了一段穿越千年的对话。

叩问匠心,与智慧对话

秦砖汉瓦的“魂”,需要智能建造的“骨”来承载——这是外籍友人在探访中,逐渐读懂的中国建造逻辑。

图片2.png

长安书院为何能设计出多维、包容的空间?西安灞桥生活垃圾处理厂如何让上千吨垃圾“变废为宝”?瑞高产业园区的ICM新材料技术会为海外项目带来哪些革新?关中木构古建的榫卯结构里,藏着怎样的奥秘……一周的行程里,外籍友人的每一次提问,是学技术,也是认门路。

“通过这几天体验,我感受到中国建筑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也看到了智能建造的未来,尤其是ICM新材料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能够把这项新技术应用到我们的项目建设中,将是巨大的突破。”迪拜达马克609别墅项目印度籍项目经理拉杰史说道。

图片3.png

沙特武达西服务式住宅小区项目约旦籍施工经理奥斯,则在关中古建工坊里挪不开脚步。他反复拆装着斗拱构件,眼里满是惊叹:“太神奇了!没有钉子,全靠木头的咬合就能稳稳承重,还能让建筑有弹性,抗风抗震。以后我做设计,肯定要把这种木构技艺用在屋顶或装饰上,它能让建筑有温度、有美感,这种非遗必须好好传下去!”

由此,关于传统如何赋能现代、智造如何联结世界的对话,翻开了新的篇章。

赓续丝路,与世界对话

秦砖汉瓦的未来,不止于守护传统,更在于沿着丝绸之路,再次绽放于世界。

“此次中国行搭建起了国家间的链接,不只是技术的交流,更是文化的理解。”迪拜达马克823别墅项目部的埃及籍质量经理泽尼,在返程前郑重说道,“我虽是外籍员工,却在这里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未来,我很乐意成为陕建的对外推广大使,让更多人看见中国建造的实力与魅力。”

图片4.png

这份“推广”的底气,源于陕建四十六年的海外深耕。1978 年,喀麦隆文化宫项目的夯机声,为陕建海外征程敲下第一根桩。从最初为国际承包商做劳务分包的 “借船出海”,到独立承接沙特朱拜勒工业城项目的 “造船出海”,再到如今以 “大海外”战略构建七大区域 、遍及45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格局的 “组船出海”……陕建用一个个地标工程,在丝路沿线绘就了中国建造的坐标。

图片5.png

在陕建的国际化布局中,属地化员工从来不是简单的 “执行者”,而是 “文化传播大使”,更是 “海外人才智库”。他们带着本土的建筑智慧与文化认知,将陕建的技术标准与当地需求精准对接。这种“技术+文化”的双重适配,让陕建的海外项目不止于“建成”,更能“扎根”。

未来,陕建将继续搭建双向交流平台,让秦砖汉瓦的文明基因与智能建造的技术实力,沿着丝路走向更远的地方,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持续贡献“陕建力量”。(程溪 张昱辰)

责任编辑:王祥宇
  • 秦砖汉瓦
  • 丝路
  • 建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