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于9月10日在北京市首钢园启幕,以“数智驱动 开放共赢”为主题,汇聚9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工业遗存与现代展馆的交织中,AI大模型、数字人民币集市、VR体验等创新应用惊艳亮相。本届展会不仅展示全球金融科技前沿成果,更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展现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破解惠民生“最后一公里”难题,让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观众呈现一场可感、可知、可用的金融盛宴。
观众在民生银行“致精微· 普惠金融”展区参观体验。人民视觉
开放融合
普惠金融打破服务壁垒
“这是我们专为外籍来华人士设计的‘畅游通’产品,将支付与通信功能合二为一,解决了境外用户最初的落地使用难题。”在北京银行展台前,产品经理正向观众演示最新创新成果。
一位刚体验过该产品的澳大利亚客商赞叹道:“之前需要单独办手机卡和银行卡,现在一张卡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太方便了!”
这个场景正是本届服贸会金融服务专展破解惠民生“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生动缩影。开展首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亮出针对不同群体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通过科技手段打破服务壁垒。
支付便利化成为破解“最后一公里”的首个突破口。中国银联首次设立独立展台,重点展示其推动国际二维码互联互通的进展。中国银联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正积极推进境外来华人士在北京市内支付便利化工作,让跨境支付像本土支付一样便捷。”据介绍,万事达卡全新升级“畅行中国,万事达”支付便利化项目,通过创新支付方式的应用和普及,打造更便利的入境消费体验。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在科技赋能下找到新解法。民生银行展台前,小微企业主王先生在体验“民生e家”产品后兴奋地说:“以前申请贷款要跑好几趟银行,现在线上就能完成评估和申请,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浦发银行则升级“浦链通”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服务核心客户,其供应链金融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乡村振兴领域,科技创新正让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数智驱动 润泽‘三农’”为主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等创新手段,展示政策性金融服务成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运用科技手段精准滴灌,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三农’。”北京农商银行作为全国农信系统唯一参展单位,展示了扎根首都七十四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养老金融生态服务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获得针对性服务方案。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展示支持民族品牌、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案例,集中彰显其支持国内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中的责任担当。建设银行重点展示“五维一体”科技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开放融合的金融服务生态正在形成。瑞穗银行举办“协助中资企业出海发展”论坛,讲师分享了多年在海外支持中资企业合作、投资的经验。一位参会企业代表表示:“这些跨境服务方案直接解决了我们出海过程中的实际痛点,让我们‘走出去’更有底气。”
从外籍人士到小微企业主,从乡村农户到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赋能,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让曾经难以触达的群体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真正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壁垒。
数智赋能
科技破解服务落地难题
“请您直视屏幕,我们将通过AI技术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在工商银行展台,一台搭载千亿级金融大模型的智能设备正在为观众提供测试服务。刚体验完的张女士惊讶地说:“没想到AI这么懂我,给出的建议完全符合我的风险偏好和财务情况。”
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测试场景,展现了数智技术如何破解金融服务落地难题。本届展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应用。
AI大模型成为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率的利器。工商银行现场展示的千亿级金融大模型,构建了以大模型基础支撑及应用范式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工作人员介绍:“AI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此外,腾讯展示混元金融大模型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让智能投顾服务更加精准普惠。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本届专题升级打造数字人民币潮流集市,十余家机构联袂打造“数字人民币+”创新展示矩阵。在建设银行展台,刚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了一杯咖啡的李先生表示:“使用过程很流畅,还能享受专属优惠,这种体验很棒。”交通银行设置硬件钱包卡面创意展示、数币盲盒机优惠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金融创新活力。
远程服务技术突破空间限制。农业银行推出掌银特色服务—民宿专区,加入VR技术,使客户可以身临其境线上看房。正在体验的刘先生说:“通过VR看房就像身临其境,还能直接通过掌银下单预定,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中国银行重点展示数字人民币“幂方卡”、离境退税创新体验等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外籍来华便利化服务”金融生态新场景。
智能化风控保障金融服务安全。网联清算公司首次设置实时交易数据展示区,通过金融业首个“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平台的高效运转,让参展观众直观感受海量支付交易数据。工银瑞信打造“投知里—正钱方反洗钱主题卷宗迷宫展”,将“电商刷单洗钱”“直播打赏洗钱”等典型案例融入其中,宣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体验完迷宫的大学生郑同学说:“这种形式很有趣,在游戏中学到了很多反洗钱知识。”
绿色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涌现。建设银行现场展示基于能碳双降“绿色网点建设标准”打造的西二环支行绿色网点,创新采用低碳运营模式,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降低运营碳排放量。中国再保以“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气候韧性”为主题,详细介绍公司在助力气候风险减量管理领域的积极举措和突出成果。
这些创新应用显示,数智技术正在从底层重构金融服务模式,让原本复杂专业的金融服务变得简单易懂、触手可及。正如一位刚在VR体验区办理完业务的观众所说:“科技让金融服务不再遥不可及,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政策引领
精准滴灌催生良性循环新生态
“这是我们参与制定的《银行绿色网点建设标准》,为银行网点绿色低碳建设提供了具体实施路径。”在建设银行展台前,客户经理正向观众介绍这项创新成果。一位来自环保产业的参观者表示:“金融行业开始制定绿色标准,这意味着绿色发展理念正在真正融入金融血脉。”
这个场景折射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最新趋势。今年以来,多项重磅政策接连出台,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关键领域。
国家级政策指引金融赋能方向。8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这是在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系统性金融支持政策,标志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从单一输血到精准滴灌的重大转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该政策聚焦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多渠道引入耐心资本,构建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全周期的资金支持链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长效支持。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地方创新实践纷呈。各地积极探索“财政+金融+产业”联动新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财政局设立“企业融资需求动态清单”,通过“桂惠通”平台实现线上需求对接,及时响应企业的融资需求。今年以来,该地累计举办“金融集市”“政策展台”等活动超60场,达成融资意向约50亿元。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探索财政资金从传统“补贴”向“投资”思维转变,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推出直接股权投资扶持政策。
供应链金融创新突破。浙商银行围绕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创新推出数字化专属供应链解决方案“浙链通”。该行承诺未来三年支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融资总量超5000亿元,每年新增融资服务不少于100亿元。以现代纺织产业链为例,该行联合致景科技将供应链金融嵌入产业场景,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普惠金融深化发展。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5年入选财政部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将1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支小支农贷款贴息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贴息资金撬动县域金融机构发放支小支农贷款总额度3.33亿元,切实缓解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问题。
如今,金融机构正从单纯资金提供者转变为产业发展伙伴,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构建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生态。受访金融专家表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不再是简单注资,而是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原标题:科技与趣味交织 从金融展看数智驱动下的服务升级
版面欣赏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15日 第 03 版)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孙雪霏
编辑:任家光(实习)、越玥、张阿嫱、何玲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