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老知青情系故土 捐书助学擘画乡村教育新篇

2025年09月15日 21:58:49 来源:中国城市网

image.png

秋意渐浓,情暖故园。9月12日上午,山东省菏泽市都司镇西马垓小学校园内温情洋溢。杜晓娟、穆林红、张晓峰、马建国代表数十位曾在20世纪70年代于西马垓村奉献青春的老知青们,心怀对第二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乡村教育未来的殷殷期盼,重聚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为西马垓小学送上了一份厚重的精神厚礼——100套涵盖40项核心能力的《学会做事》丛书。

image.png

故园重逢献厚礼,教育薪火代代传。上午10点,校园里弥漫着感动与希望交织的气息。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如今虽鬓染秋霜,但对教育的热忱依然如故。捐赠仪式在老知青杜晓娟深情朗诵的《我的智慧教育梦》中拉开帷幕。

image.png

仪式上,《学会做事》丛书主编、老知青代表周文彪动情回顾历史:“50年前,我们与乡亲们肩挑背扛,共同筑起了这片校舍的根基;今天,带着这套丛书回来,希望为孩子们播下应对未来的‘真本领’,培育他们爱家乡、懂生活、会创造的精神。”将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送给西马垓小学,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image.png

西马垓小学校长孙建安郑重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关怀,他感慨万分地代表全校师生表达谢意:“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知识的补充,更是最鲜活的精神滋养。我们将珍视并充分运用好每一本书,把前辈的厚望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孙校长现场宣布,学校将立即着手将丛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智慧丛书启心智,赋能成长新路径。老知青们精心选赠的《学会做事》丛书,是一套系统化、场景化、生活化的新时代儿童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丛书全面覆盖教育与创新、规矩与成长、品德与分数等人生发展的十大关键维度,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

image.png

协同育人启新篇,家校社联筑未来。此次捐赠远不止于书籍传递,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点燃了乡村教育创新的引擎。都司镇副镇长兼西马垓村党支部书记马颂在现场强调:“捐赠是美好的起点,而让先进教育理念在乡土扎根生长,焕发持续改变的力量,才是根本目标。”

image.png

北京大学药学院资深学者赵明教授做了关于“多重教育社区”的专题分享,共同开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乡村教育新探索。

image.png

知名作家周文彪教授就“西马垓家校社教联体建设规划”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项活动直接催生了“西马垓家校社教联体协同育人”行动框架的落地:

扎根社区,搭建协同枢纽:西马垓村委会将率先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室”,负责统筹资源。社区作为联动学校与家庭的核心,计划联合社区卫生院、农技站及老年志愿者,开设“长者课堂”,围绕《学会做事》中的生活安全、农事体验等主题,定期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实践课程。

激活家庭,深化共育机制:学校计划每学期举办“能力成长开放日”,建立家长学习小组,共享育人方法;推行《家庭反馈手册》,鼓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实践书中40项核心能力的点滴进步;并试点“家长督学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课后评价,提升家校互动质量。

立足乡土,拓宽育人边界:推行“双师制”教学,将《学会做事》内容融入劳动课、综合实践课及德育活动,邀请社工、农艺师等担任校外实践辅导员,形成“校内教师+社会实践师”联合授课模式。校内将开辟“行知农场”,让学生体验春种秋收全过程,落实“农事小当家”实践单元;同时整合村落老艺人资源,开设编织、木工等“村落记忆工坊”,让学生在制作传统器物中感悟人文底蕴,在真实的乡村生活与劳动场景中厚植乡土情怀。

image.png

崭新的书籍在孩子们手中传递,承载着知青前辈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嘱托。这一刻,历史的温情与未来的探索在都司镇西马垓小学深情交汇,为这片热土的乡村教育揭开了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篇章。

image.png

image.png

责任编辑:韩利
  • 老知青
  • 升学考试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