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稿件中心

科普月遇见哪吒:陈塘关上演“声学奇遇记”

2025年09月17日 09:27:10 来源:中国城市网

2025年9月,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科普月”。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原“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全民化的新阶段。科普月期间,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携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开幕有戏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实验秀科普儿童剧《陈塘关声学疑云》迎来了开演前的联排。该剧得到了北京声学学会和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剧目将于2025年9月20日在北京首演,并将作为“科普有戏”五周年剧目受邀参加第四届景山文化戏剧荟。据主创团队介绍,剧目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融入情境化表演,使观众能够通过科学实验和互动戏剧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有趣的声学小知识,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惊喜中走进科学的殿堂。

image.png

寓教于乐:神话与科学的跨界融合

《陈塘关声学疑云》以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为基础进行改编,讲述哪吒在经历丧母之痛后与父亲李靖回到陈塘关,与村民互动过程中遇到一连串声音谜团,在父亲和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逐一解开谜团,并在此期间感受到父爱并与父亲最终和解的故事。剧中不仅充满了神话故事的童趣与悬疑感,更加入了现代科普元素。

通过剧情中穿插“太乙实验室”等现场实验秀和科普讲解,与观众实现零距离互动。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提出“海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沙子成精了居然会叫”以及“人们为什么听不到蝙蝠的叫声”等声学问题,并通过实验科普声音的共振与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和定位等声学知识解答剧中问题,让孩子在戏剧中收获科学知识。

互动体验:舞台变身科学实验室

不同于传统的舞台剧,本剧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每当剧中遇到无法解答的声学疑云时,舞台在一瞬间就会化身科学实验室,展现特别设置的现场科学实验秀,演员此时变身为实验专家,利用声学道具和现场大屏幕直播,演示不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现场观众成为“科学探险队”的一员。科学原理通过鲜活的舞台表演和好玩的实验共同呈现,让孩子“看得懂、玩得乐、记得牢”。

文化底蕴:来剧场听编钟的声音

《陈塘关声学疑云》中还藏着更多声音秘密。剧组专门前往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录制编钟音源,应用于主题曲及音效创作中,通过编钟带领观众“穿越”到谜团重重的陈塘关,在讲述科普故事的同时,凭借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为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价值意义:科学启蒙与亲子共鸣

不同于单一的科普知识或单纯的舞台剧表演,《陈塘关声学疑云》非常生动地将戏剧和科普高质量融合,将科学文化知识以全新的形式展现,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孩子们能看得见、听得懂的舞台画面。

故事过程中的一个个舞台小实验,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更能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对声音的观察与思考。该剧为家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子共学方式,也为学校科学教育提供了有益补充,体现了“科学+艺术”的双重魅力。

更为难得的是,剧中还融入了父子亲情的情感线索。哪吒与父亲李靖的关系,起初仍然紧张,随着父亲的神秘失踪,哪吒不得不踏上一段充满“声音谜题”的寻父之旅。在不断破解声学难题的过程中,哪吒不仅逐渐掌握了声音的奥秘,也在追寻的旅途中与父亲逐渐走向和解。

舞台上的声音,不仅仅是科学概念,更成为情感交流的隐喻:父亲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在科学探索中感受到父爱的回应。这一设置也为家长提供了启示——真正的沟通,从倾听开始。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5年9月20日(周六)上午场:10:30;下午场:14:30

演出地点:北京市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

适合人群:6岁及以上儿童及家庭观众

出品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制作单位:北京开幕有戏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声学学会、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责任编辑:韩利
  • 科学
  • 哪吒
  • 父亲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