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杭州市:创新赋能城市“数”“智”共享未来

2021年06月28日 16:25:5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杭州市钱江新城。

杭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

杭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观众在云栖大会上参观杭州城市大脑运用展台。

杭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杭州市的部分超市进口冷链食品存放处,消费者只需用支付宝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在手机上查看食品的入境日期在手机上查看食品的入境日期、输出国家或地区等信息输出国家或地区等信息。

徐彦摄

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西汉时期耿寿昌的《九章算术》;从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度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再到当今的电子计算、数据建模……数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眼下,数字再次以崭新的姿态高调出现,成为人们认识城市的方式之一。

在众多为数字化发展摇旗呐喊的城市中,有一座城市格外亮眼,它就是浙江省杭州市。

近几年,杭州在以数营城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生活快速便捷、数字治理有序智慧……

数字,已然成为杭州最鲜明的时代标志,也正在引领着这座创新之城阔步迈入下一个百年。

数融制造“未来工厂”焕发活力

“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开宗明义地表明了“十四五”期间,“数”和“智”将会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引擎。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他产业普遍表现低迷,杭州数字经济却逆势而上,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今年一季度,杭州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120亿元,同比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6.6%,占GDP的26.7%。

掀开成绩单的“表”,透视其“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杭州的数字产业体系里,既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大树参天”,又有一大批“乔木式”“灌木式”中小企业奋勇争先,产业结构抗压性强、稳定性高。

今年2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落子杭州,这也是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斩获的又一块“国家级”奖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杭州一直坚持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与数字经济产值、增加值均占到浙江省60%形成对比的是,杭州规上工业的一些数据指标还不尽如人意。

对此,杭州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2019年,杭州部署实施“新制造业计划”之后,制造业发展明显提速;最近,杭州又全面启动“未来工厂”建设,希望推动制造业实现新的飞跃。

这一次,杭州把重点放在打造组织型制造新模式、锚定智能化制造新方向上,提出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端工厂”等五类“未来工厂”形态,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重构。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杭州发挥数字经济长板,与制造业有效协同的一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杭州这类特大城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后,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7%,订单准交率提升至98%,产品合格率趋近100%,库存账物准确率提升至97%以上。”大明制冷董事长谢新江尝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甜头后说,“我们这些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信息化水平弱的问题,很容易就停滞不前,只有和数字化接轨,才能提高效率、跑得更远。”

大明制冷只是数字化帮助传统企业提质增效的缩影之一。事实上,杭州数字经济已经率先走上“数融制造”的创新之路。

就在不久前,杭州市召开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未来工厂”建设推进大会,提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传统产业拥抱数字经济,亦是如此。

可以预见的是,在多重利好叠加下,杭州将进一步吸引数字经济企业在此集聚发展。

数字是否能再次改变杭州城市发展逻辑尚未可知,不过可以肯定是,它正强势入场杭州的新经济变革时代。

技术革新数字生活便民惠民

数字产业化也好,产业数字化也罢,新的词汇、新的提法不断出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可阻挡,但核心不能变。因为技术只是工具,归根结底要为人服务。

在杭州,将“数字”植入人民生活已蔚然成风。而这种无处不在的便利,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建设。

镜头拉回到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走向舞台中央。建设之初,杭州城市大脑提出了“531”的逻辑体系架构。具体来说:

“5”即“五个一”:打通“一张网”,一张确保数据无障碍流动的网,通过统一标准,支撑“城市大脑”的数据资源需求;做大“一朵云”,一朵将各类云资源连接在一起的“逻辑云”;汇聚“一个库”,形成城市级数据仓库,同时做好数据治理,确保数据鲜活、在线;建设“一个中枢”,作为数据、各系统互通互联的核心层,实施系统接入、数据融合、反馈执行;建强“一个大脑”,在全市实施统一架构、一体化实施,彻底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建设模式,实现市、区两级协同联动,防止重复建设。

“3”即“三个通”:第一个“通”是市、区、部门间互联互通;第二个“通”是中枢、系统、平台、场景互联互通;第三个“通”是政府与市场的互联互通。

“1”即“一个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大脑通过全面打通各类数据,接入各业务系统,实施融合计算,将为城市建设一个会思考、能迭代进化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经过多次打磨和迭代升级,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场景,百姓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精彩——

看病时,不需要到医院现场排队,凭借手机上的健康码就可实现“一码就医”,看完病也可以“直接离场”,回到家再进行医药费支付。

停车时,抬头就能看到引导屏上的附近泊位数量,实现就近停车;出停车场,通过“先离场后付费”1秒抬杆,车辆可以直接离场,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

生活中,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办社保、开公司、摇车牌、取公积金……

记者了解到,借助着城市大脑,杭州在多个赛道上实现了全国领跑: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的城市,第一个创设“数字公园卡”的城市,第一个实现“20秒入园、30秒入住”的城市……

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已有1.22万个接口接入城市大脑中枢,累计协同次数达35.7亿次,中枢迭代了5个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市民进一步认识和熟悉城市大脑,近日,杭州城市大脑“体验舱”活动启动,市民可以走进“体验舱”成为“语杭员”,实地了解城市大脑的运行机制并提出意见建议,让场景革新改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为民办实事。

杭州市民傅佐体验后第一时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城市大脑数字界面虽然可以检索到周围的泊位信息,但开车时使用不方便,能否在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上增加语音找泊位功能,只要说一句“我要找车位”,就能直接检索到附近空余车位,并直接生成车位的语音导航信息。

“再进一步说,像景区客流查询、居住证办理等常用功能如果都能加入语音检索功能,我觉得对市民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傅佐说。

接到傅佐反馈的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当即回复:AI智能语音是很好的人工智能应用,等语音组件成熟以后会尽快考虑融合到现有场景之中,相信未来各个场景中,城市大脑会变得更智慧。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提速增效

谈完了城市经济和生活,再来看看治理。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处于迈向现代化的阶段。可以明确的是,只有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在这一过程中,势必少不了“数字”来赋能添翼。

“通过‘先锋领杭’双报到系统,我们了解到基层社区最真实最直接的需求,并能主动参与服务。”日前,杭州市直机关工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王海峰和同事们早早来到滨江区浦沿街道彩虹社区,参与社区组织的“走访网格、网格连心”活动。

参与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们纷纷表示,有了“先锋领杭”双报到系统,通过西湖先锋APP或公众号就能一键报名,他们能在八小时外更多地为居民办点实事,非常便捷。

如何让在职党员进社区忙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拱墅区天水街道皇亲苑社区党委运用“先锋领杭”及时掌握辖区内在职党员资源、特长分布情况。

皇亲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巧燕表示:“有了这本‘明白账’,社区服务群众办法更多、底气更足。”

最近,皇亲苑社区深入摸排居民需求,推出了包括特殊老人暖心送餐、小小主持人育苗、楼宇共建错峰停车、口袋公园共建认领、社区便民义诊服务等社区“十大便民惠民项目”清单,通过“先锋领杭”一键发布,提供给杭州移动拱墅分公司、仙林幼儿园等武林商圈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和居住在本社区的在职党员“认领”,搭建起机关部门、辖区单位、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新平台。

在西湖区西溪街道上马塍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项静用“先锋领杭”系统“吹哨”,通过一键动员,召集在职党员、共建单位代表和小区书记、小区“九长”成员一道,召开“九长”议事圆桌会,围绕共建美好家园、居民(电梯)公约讨论、微心愿认领等内容进行研讨,共建单位党员还组团慰问社区困难党员。大家都表示,有了“先锋领杭”,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抱得更紧了。

记者从杭州市委组织部了解到,“先锋领杭”双报到系统针对“社区找不到服务资源、党员不清楚社区需求”的现实矛盾,集成党员报到、资源匹配、服务发布、签到留痕、反馈评价等功能,实现在职党员一键注册报到、社区组织一键精准动员、机关支部一键提醒督促,做到服务常态长效、资源精准匹配、效果全程可感,推动党员干部到社区亮身份、作示范、送服务,为社区治理聚力赋能。

系统试运行以来,全市已有超过10万名在职党员完成线上注册报到,注册报到率达九成以上。

杭州市各级机关党组织把基层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最热点的问题抓起、从最具体的小事做起、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运用“先锋领杭”等数字化手段,推动“数智赋能”向“数智变革”转变,接力打造一座善于倾听民声、知冷知暖的城市。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做好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已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杭州,又于近日上线了“民呼我为”数字平台,让群众呼声一键直达党委、政府,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

据介绍,根据百姓反应的问题建议,“民呼我为”数字平台将自动生成民意热力图、热度榜和趋势预警分析,及时动态调整年度任务和月度清单,确保每一件民生实事、关键小事都能办实办好。

“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努力打造一座善于倾听、知冷知暖的城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城市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才会更加扎实。

开放交流人人共享数字红利

“数字杭州”不仅提升了本地居民的幸福感,而且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

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到杭州已经有四个年头了。“我非常热爱杭州。”接受记者采访时,米莱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杭州的深厚情感。在他眼里,杭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四年前,高中毕业后的米莱只身来到浙江科技学院求学,圆了从小就“想到中国看看”的梦。“我攻读的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杭州数字化发展非常迅猛,相信这座城市会给我的专业提供非常多的实践机会。”

米莱的微信名字叫“洋雷锋”,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热爱各类公益活动。一进入大学,米莱就成为公益组织“雷锋连”的一员,陆续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2018年,米莱又加入公民警校国际驿站;为了帮助更多在华留学生加深对中国的了解,米莱还发起成立了国际志愿者服务平台“留下带路”。

有时忙着协助维持交通秩序,有时在为路人指路,有时主动上前帮外国友人翻译……如今,人们经常会在西湖边、马路旁、火车站等地看到这个非洲小伙的身影。“这是一座非常有爱的城市。我从杭州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国人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米莱说。

即将大学毕业的米莱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留在杭州。“我已经向浙江大学提交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申请,等到明年杭州亚运会举办时,我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继续我的‘学雷锋’故事。”

米莱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据了解,每年有320万人次的“洋面孔”带着好奇和憧憬走进杭州,其中不少人选择留下来,在这里学习生活创业成了“新杭州人”。

如果论起杭州打造国际化窗口的重要节点,那必是5年前的那场会议。

2016年9月4日—5日,全球瞩目的经济盛会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这场会议坚定了杭州对外开放发展的决心。

2018年4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国际日”的决定》,并在《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中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将每年的9月5日设立为“杭州国际日”。

以地方立法设定国际日,这在全国城市中尚属首例。

每周有超过400架次的国际航班在空中起飞、穿梭、降落;每年数以百亿元的资本和财富以进出口贸易的形式在杭州与世界之间流动;每年上万个国际国内会议在杭州上演“头脑风暴”……如今,杭州国际化的篇章越写越生动,通过杭州这扇窗,一个向着创新、幸福、智慧迈进的大美中国正缓缓地呈现在全球视野中。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6月28日  第12-1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