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以“党建+”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2022年03月15日 09:44:4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郭文治 李彤彤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员会揭牌仪式现场。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福安村举办芽苗菜种植培训。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加强党支部建设,对于搞好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年多来,秀英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采取“党建+”模式,因地制宜开发挖掘自身优势,拓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建强村级党组织促发展、发展集体经济助党建的路子。

主要做法

秀英区委始终坚持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依托3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

以“党建+产业发展”,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石山镇福安村共有625户3357人,其中党员86名。该村推行“党建+产业发展”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稳步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认真做好入户宣传解释、问题收集、矛盾调处等工作,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和“支部+党员+群众”模式,带头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先后化解用地矛盾和纠纷23起,整合74户村民流转闲置土地483亩,推动千亩黎药园项目顺利落地,第一期投资已完成1500万元,使村民获土地租金60多万元。

抱团取暖打开市场。以“企业+村委会+农民”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海南星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口福安美景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开展芽苗菜生产、技术服务、蚯蚓养殖、农业科普教育、土壤改良等项目,现日产销量达500公斤,年产值达150万元,芽苗菜市场反应良好,供不应求。

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已与三亚市、澄迈县、文昌市等多地开展业务合作,特别是与东山镇金建村合作进行蚯蚓养殖和蚯蚓肥料的生产,实现互利共赢和生态友好的良好局面,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

以“党建+资源开发”,盘活土地闲置空心村。东山镇文塘村因产业发展受限,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劳动力缺少,村里1200多亩耕地撂荒达到700多亩,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因地制宜发展培育产业,积极创造工作岗位吸引年轻劳动力返乡。

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将138亩集体土地进行低价值林地改造,在18亩的试验田种植泰国金椰、芒果、黄皮、释迦果、榴莲蜜、桃金娘等果树,并在果树间套种西瓜。同时,在剩余的120亩土地上种植黄金百香果和三角宁地瓜。采取“长中短”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让村民及时获益,确保了产业园的长效运转。目前,产业园已解决并带动48人就业,各类农产品收入共23万元。

注重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庭院经济。自2020年底以来,逐步对全村的公共空间、村道巷道和农户的前庭后院进行整治清理,现已种植1000株槟榔树,努力达成全村种植万株槟榔树的目标,实现人居环境和庭院经济收入双丰收。

大力打造文化休闲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文化休闲中心,挖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编技艺,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筹建游客服务中心,吸引游客体验果园采摘乐趣,通过文旅融合带领村民们踏上乡村振兴路。

以“党建+村庄经营”,培育乡村振兴样板村。石山镇施茶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抓党建、强产业、兴文化、聚人才、育生态,采取“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村人均年收入已达25680元。

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拓宽乡村公路,建设20公里旅游便道,将辖区内5个火山口、9个火山溶洞及8个生态文明村连点成片,打造了慢生活、“美社有个房”等8家精品民宿,开辟火山风情美食街,形成“石山老粉”“辣木鸡”等美食网红打卡点,盘活了施茶村周边的农业与旅游休闲业。

鼓励引导村民拓展火山石斛种植。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引入胜嵘石斛育苗基地,使火山石斛形成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科研的全产业链,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截至2020年底,共育苗8000余万株,研发产品10余项,涵盖化妆品、健康食品、植物茶饮、保健酒等多个领域,综合总产值近亿元。

打造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标杆。施茶村党委牵头成立施茶人才培训有限公司,依托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和火山石斛园等7个现场教学点,多方积极筹措师资,聘请省市委党校和海南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传道授课。截至2020年底,共服务保障各级各类培训活动57批次4541人次,累计收入117万元。

实践效果

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促进下,秀英区实现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全域旅游与绿色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引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从原来单一独立产业不断拓展壮大,收入渠道由原来的“种养殖业+外出务工”扩展为“外出务工+家门口务工+特色农产品种植+旅游服务+土地或民房入股分红+农业电商”等多种方式,村民收入也稳步增加。

辐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利用产业发展收入,进一步优化整合了现有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2020年全区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现场观摩会在文塘村举办,“文塘道路”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样板作业,带动了东山镇光明村、建丰村等村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乡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利用产业发展和开展培训活动收入,进一步优化提升了食宿、交通、培训等各项服务保障条件,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交流讨论活动,鼓励村民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有效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固本强根。想发展好村集体经济,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要优先选任年轻得力党员干部充实强化村“两委”班子,激发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的内生动力,约谈处分庸懒散村干部代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要抓实“头雁工程”“双学历双轮训”教育,认真做好发展党员排查和规范工作,注重从双带能力强的党员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切实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有效提高发展品质。

党员先行,示范带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把集体经济发展重责抓在手、扛在肩,带头先行、示范引领。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作为、亮承诺”和挂牌“共产党员户”等活动,积极挖掘和培育一批双带能力强的党员;要建立健全村(社区)党校机构,定期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传经授道,逐步实现党员进党校、党课进基层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返乡创业,聚力引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根本支撑。要注重突出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强化人才阵地和平台建设,想方设法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建功立业;要积极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青创中心、火山口众创咖啡厅等创业交流平台,吸引返乡“创客”扎根;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组建校企合作的产业化开发技术团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群众参与,凝聚力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凝聚发展力量,达成发展共识。要积极动员群众献贤言、齐参与、谋发展,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致富能手座谈会等会议,认真听取党员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动员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创办领办集体经济项目,组织群众抱团取暖,汇聚力量办大事。(图片由秀英区委组织部提供)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14日  第26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海南
  • 海口
  • 集体经济组织
  • 农业
  • 三农
  • 农村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