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忽闻知音曲 “文”海探遗踪

——读金介甫《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

2022年03月22日 09:42:48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赵春晖

在1977年的哈佛大学,一个29岁的小伙子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作为他的论文题目,并凭借此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就是后来的美国汉学家金介甫——海外研究沈从文第一人。

在金介甫研究沈从文的时候,沈从文已经从文坛上消失了近3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重写文学史的热潮,沈从文才被“重新发现”,海内外的荣誉纷至沓来,被冠以诸多名号。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更是赞其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在无人问津时去研究一位被遗忘的中国作家,不得不说金介甫很有先见之明,显示出了极强的文学敏感性。

金介甫根据多年研究,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了《沈从文传》,后经修订,遂有了这册《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一般的文学传记,都是围绕着传主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展开叙述,其线索多是人物的成长。像国内张新颖所著的《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就是严格按照时间线写下去的,通过大量材料的铺陈,传记内容也相当丰富,可读性不低。

可金介甫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而是采用了深入作品,用评传的形式,既实事求是,又不为贤者讳,沿着沈从文的人生轨迹,夹杂着对沈从文作品的分析,借助海外汉学的视野和资料,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世界文学视野的传记。

读罢此书,笔者感觉其脉络有三。

一是沈从文的人生轨迹。

1922年,刚20岁的沈从文为了找条出路从湘西来到北京。他带着那个时代青年人共有的迷茫和无助,想在北京站稳脚跟。他考过大学,当过警察,从事过印刷工作……几经挫折,最后才走上文学道路。

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沈从文不断积累名气,从最初的“乡下人”变成了大学教授。他停留的城市也几经变换,从北京到上海,从青岛到昆明。沈从文的人生旅途既是一个普通乡下青年摆脱自身阶级、实现阶层跨越的过程,同样也伴随着这个国家在近代史中的国运变迁。

只有理解了沈从文经过了哪些坎坷磨难,才能更透彻地理解他作品中的离合悲欢,知人论世,信哉斯言。

二是沈从文乡土文学的根源。

沈从文的作品根植于湘西的山山水水,透过湘西的土地,他探讨了永恒与变化、爱欲和生死等诸多命题。强烈的地方色彩、多用口语的习惯,让沈从文的小说成为了乡土文学的典范。

由于民族复杂、长期战乱、土匪横行外加军阀割据,湘西在时人的眼中往往处于一种神秘而野蛮的境地。但沈从文不去迎合这种神秘的观感,他写士兵,写土匪,写农民,也写风尘女子,他善于从这些或平凡、或奇特的群体中发掘生命的力量。读者能感受到那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活力,他们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又有着淳朴善良的秉性,这背后是楚地漫长悠久的文化熏陶。

金介甫曾多次前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一带考察,对于这种传统深有体会。在其他地区风俗不断变化的时候,湘西一带仍然保留了大量传统,所谓“慷慨好义、任侠负气”,充满了古典的热诚。金介甫专门分析了沈从文是如何“把地区传统的视觉范围和理想境界放宽,创作出一种能引起全国读者广泛兴味的乡土文学”,将其脉络做了充分梳理。

三是对沈从文作品的解读。

金介甫文本细读的功力深厚,他不仅通读了搜集到的沈从文作品,还多次跟沈从文本人书信往来,对研究中的问题深入探讨和询问。在来华拜访沈从文期间,金介甫更是当面请教了诸多疑惑,所得答案都在书里作了呈现。

金介甫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对沈从文作品中的内容提炼勾连,对沈的思想演变、创作方向都作了梳理。特别是本书的考证和注释极见功力,其中典型的如考证《八骏图》所写人物为梁实秋、闻一多,《边城》的人物原型为赵开明等等。至于沈从文和丁玲如何从通道挚友变为陌路生人,金介甫更是连用三十余条注释钩沉往事,讲明了来龙去脉,真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正是金介甫在解读沈从文作品时倾注的大量心血,才让此书成为了一部知人论世、饱含理解与同情的作品。此书不能简单以普通传记视之,不愧为海外沈从文研究的巅峰之作。

正是基于这些深入研究,金介甫断言:“我认为《边城》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写得富于启发性,却像《项狄传》那样独出心裁,像《追忆逝水年华》那样扎实。”这样别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可以说是沈从文作品的海外知音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翻译也是细致入微。译者符家钦是沈从文作品的忠实读者,长期从事翻译工作。金介甫的这部沈从文传记,一大特点就是注释众多,几乎相当于正文的一半,涉及上百人之多,牵扯复杂;而且涉及众多沈从文早年作品,很多都已绝版,翻译起来压力巨大。符家钦在翻译过程中屡次求助金介甫,两人互通信件,推敲译文。金介甫帮助符家钦把二十余万字的译文悉数校订一遍,可谓尽心尽力。这令符家钦感慨不已,他在译后记里写道:“我译书40年,像这样著译双方推心置腹、切磋字句的例子,还是第一次体验到。”如此文坛佳话,读来令人欣喜。

好的传主、好的研究者、好的译者,能集齐这三者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都做到了。有这样的传记传世,有这样的海外知音,既是沈从文的幸运,更是读者的一大幸事。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21日  第23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沈从文
  • 沈从文边城
  • 文学
  • 艺术
  • 读书
  • 边城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